腦梗塞是非常危險的疾病,一旦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遺癥。
我國腦梗塞患者每年發(fā)病率約為180/10萬人口,存活的腦梗塞患者,其中四分之三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后遺癥。腦梗塞患者一旦發(fā)病,可能致殘或危及生命,給患者和家屬都帶來了經濟和精神的折磨。
【腦梗塞后遺癥會給患者造成哪些傷害】
1、偏癱:
腦梗塞患者出現偏癱,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是腦血管疾病的常見癥狀。
2、周圍性癱瘓:
腦梗塞患者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射減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縮,無病理反射。
3、中樞性癱瘓:
腦梗塞患者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呈痙攣性癱瘓。
4、肢體麻木:
肢體麻木、無力是腦梗塞較常見癥狀,患側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手指或腳趾、偏癱側的面頰部皮膚有麻木感、針刺感以及刺激反應遲鈍。
5、失語:
腦梗塞患者常出現失語,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出現障礙。
6、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是腦梗塞患者認識能力的缺失,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及對身體部位認識能力的缺失,是腦梗塞常見的后遺癥。
7、嘴歪眼斜:
腦梗塞患者出現嘴歪眼斜癥狀,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鼓頰和吹哨時,口角歪向健側,口角流涎,說話時更為明顯。
那么,發(fā)生腦梗塞(中風)的患者需要到哪里進行治療呢?說到這里,小編就要大家講講康復醫(yī)學了,康復醫(yī)學是一門以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醫(yī)學學科,也就是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的醫(yī)學學科。運動療法、作業(yè)療法、言語療法等是現代康復醫(yī)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而康復醫(yī)學所對應的則是康復醫(yī)院,康復醫(yī)院是為因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導致勞動、生活和學習嚴重障礙者提供醫(yī)治、訓練與服務的醫(yī)療機構。康復是指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yī)學的、社會的、教育和職業(yè)的措施對患者進行訓練,減輕致殘因素造成的后果,使其活動能力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康復醫(yī)院擔負著對傷病者和殘疾者在身體功能上、精神上和職業(yè)上進行康復醫(yī)治、訓練的任務,所運用的康復醫(yī)學是一門涉及眾多基礎科學、臨床科學和社會科學學科的跨科性的綜合學科。通過治療與訓練,使弱能者能夠按其弱能程度,充分發(fā)揮其體力、智力及社交能力,使只有部分的器官和組織的殘病者最大限度地達到不完全殘廢,使身體留有的功能發(fā)揮最有效的作用。
那么,針對腦梗塞患者康復醫(yī)院有什么好的辦法進行治療呢?
目前,神經病學、康復醫(yī)學專家推崇使用“針灸七絕”的方法來治療腦梗塞,康復醫(yī)學認為其是針灸治療偏癱的新理論、新方法。該方法是根據Branastron的三期六個階段的理論,采用電針刺激癱瘓肌的拮抗肌,使癱瘓按三期六個階段的規(guī)律變化。這樣既可以加速解除癱瘓肌的休克期,又可以有利于癱瘓肌的肌力、肌張力向好的方向恢復,防止了以往針刺出現的誤用綜合征,這是傳統(tǒng)針刺方法與現代康復醫(yī)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結合。
“針灸七絕”其中“項針治療延髓麻痹”有顯著的療效,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吞咽障礙的腦梗塞患者,恢復吞咽功能。很多腦梗塞患者都會留有吞咽障礙的后遺癥,項針治療可有效改善吞咽及發(fā)音功能。插胃管的患者通過項針治療一般15天左右拔出胃管,吞咽功能恢復正常。經臨床觀察,治愈率高達96%。
“針灸七絕”第三絕“電針拮抗法治療中風后偏癱“,不僅只是使偏癱肢體的大關節(jié)能自主活動就達目的,而是通過對肢體小關節(jié)拮抗肌的功能研究,運用電針來糾正足內翻、前臂內旋、手指伸屈困難、偏癱肩,臨床上獲得令人滿意療效。
發(fā)生腦梗塞患者康復的過程是至關重要的,關系著患者日后的生活質量,所以及時的進行康復治療是發(fā)生腦梗塞后最重要的步驟,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身體功能。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guī),不發(fā)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方案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