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使用訓練方法6
A、截肢者的訓練目標(判斷訓練能達到的程度)
訓練失去肢關節的截肢者時,要明確“什么是訓練目標”。否則,截肢者會失去提高的欲望,滿足于達到低水平的程度。在訓練每一個截肢者之前,都要先挖掘截肢者本身的潛力,設定訓練目標,在計劃地進行訓練指導。
為此,以下將截肢者分為三個等級,具有大致標準的實用方法。
1. A組(可望有高度活動性的截肢者)
如果是成人,年齡越年輕,就越容易達到較高的活動度。對沒有膝關節屈曲和外展攣縮,大腿殘肢為50%以上的長殘肢,而且髖關節肌力特別是臀中肌肌力好的截肢者,其活動性能可望較高。
A組截肢者訓練目標為:(1)在平地行走與正常人速度相同,保持良好的步態;(2)連續行走2公里以上;(3)在階梯、坡道、不平整路面上行走不吃力。
2. B組(可望有中等活動性的截肢者)
在年齡、殘肢長度、髖關節活動域及肌力當中,只要有一項有問題的截肢者,都屬于B組。如果截肢者身體本身條件符合A組標準,但沒有達到高度活動性的意欲,最終的訓練水平也只能達到B組水平。反之,如果有高度活動的愿望,即使平地行走速度慢或步態差,其活動也可能達到與A組相近的水平。
3. C組(預計活動性差的截肢者)
對年齡在60歲以上、殘肢短、髖關節有屈曲外展攣縮、全身肌力弱等不利條件重復存在的患者,不要要求過多。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要考慮截肢者出院的日常生活職業條件,以完成最必要的生活作為訓練目標。在訓練初期,以膝擺動步行為目標進行訓練,但不要拘泥于細節而使時間拖得過長。
B、肢者使用假肢膝關節的要點
即使是按照正確的順序嚴格訓練,要使截肢者完全掌握假肢關節而達到運動自如,也是很困難的,而且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但是,有不少實例說明,一旦體會到要點后就會有長足的進步。因此,以A組截肢者為例舉二三個例子。
1. 讓截肢者觀看自己用假肢行走的步態
讓截肢者觀看自己使用假肢行走的步態錄像,可以明確訓練目標,提高截肢者本身接受訓練的積極性。如果能夠在截肢者練習步行中,直接與其對話,效果將會更好。
2. 明確說明訓練目的,讓截肢者充分理解
一般教育程度較高的截肢者,都想早些達到高水平的步行。這時,指導人員應積極與其對話,說明訓練目的,以及如何訓練才能早些達到目標,并指導截肢者掌握使用下肢假肢行走的技巧。
3. 不能穩定的站立就不能順利的行走
這種觀點對訓練初期尤為重要。截肢者本身都有早日用假肢開始行走的迫切愿望,但在訓練初期,不能讓截肢者過于著急。對具有A組能力的截肢者來說,在矢狀面上利用髖關節伸展肌隨意控制膝關節的穩定性當然的很容易的。在訓練時如截肢者在踵觸地時不能自然使臀大肌動作,就不能讓其離開平行杠。
在平衡問題上,額狀面與矢狀面相比,額狀面的平衡較難掌握。在指導截肢者使用臀中肌的方法時,讓截肢者掌握只有假肢外側站立的方法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在隨便用下肢假肢站立時,即使本人感覺是足底平面平均著地,但實際上一般只是足底的內半側著地。此外,若身體總不能向側方擺動,則可讓截肢者假肢一側手提重3kg左右的確物體行走,截肢側肩部要端平,保持骨盆平衡。
4. 讓截肢者具有快步自然行走的欲望
越是活動性高的截肢者,在回歸社會后,當不能與正常人同樣的速度行走時,就會產生很大的自卑感。如果截肢者能穩定的支撐體重,那么步態和步速問題則是由假肢膝關節的性能決定的。如果假肢膝關節控制擺動的性能較差,那么,截肢者的步行訓練不但不會有什么進步反而會使截肢者形成諸如健肢高抬腿等令人不滿意的異常步態。
如下肢假肢膝關節一節所述,為了加快行走速度,假肢的小腿和假腳的擺動周期必需同健肢同樣縮短,膝關節屈曲阻力增加,相應也要增強伸展輔助助力。當使用擺動期控制機能高的假肢關節時,重點要讓截肢者體會到膝關節的力感(屈曲阻力的強度)和步行速度的關系。即使在將來的使用階段,假肢的重力感調整得合適,但在訓練階段,也要讓截肢者殘肢克服阻力用力快速將腿邁出,這樣有利于穩定殘肢形狀,增強截肢者的自信心。
為了讓截肢者步態自然,在訓練中要指導截肢者在伸展膝關節的同時,腰部向下用力,實現踵觸地。反過來講,當假肢膝關節伸展后,要防止由于小腿擺出的慣性,使假肢整體向前再度邁進而以回擺狀態進入踵觸地期的情況。這種回腿觸地的情況,使假肢側步幅加大,在支撐期有跨越假肢的感覺,雙腿步調不一致。要獲得好看的步態并不難,只要稍微加強假肢膝關節的屈曲阻力即可輕易地實現。
C、半骨盆切除髖假肢使用者的步行訓練
利用加拿大式髖假肢步行與大腿假肢步行相比有如下特點:
(1) 利用骨盆的動作使假肢擺出;
(2) 不存在左右穩定性問題;
(3) 由步幅控制裝置確定假肢的邁出步幅;
(4) 膝關節的屈曲少;
(5) 與吸著式大腿接受腔相比,接受腔與殘肢間的活塞運動大等。在髖假肢步行中,多出現活塞運動(接受腔和殘肢間)現象,而且,腿部擺出力不足,膝關節很少屈曲,因而產生擺動期的步態異常,且畫弧步行和踮腳步行同時出現的情況比較多。但是,由于髖假肢的側方穩定性良好,在大腿假肢步行中經常出現的軀干側傾現象則完全不會發生。從以上可知,在髖假肢步行訓練中,要以矢狀面易出現的問題為中心來考慮。
1. 平行杠內的訓練
(1) 站立位平衡訓練:將假肢稍退后一點站立,像大腿假肢訓練那樣,前后移動體重。體會假肢踵部提起用足趾承重、腰部向下用力的感覺。
(2) 假肢的擺出訓練:將假肢后退半步站立,將體重全部加在假肢的足趾部(髖緩沖裝置積蓄反彈力)。然后,急速擺動假肢側骨盆,向前擺出下肢假肢,使假肢踵部在健肢腳正前方落地(用步幅限制裝置調節步幅)。此時,雖不能完全避免某種程度上的骨盆內旋,但是,在截肢者意識上,必須要保持向前方擺出,絕對不能有向內側扭轉的感覺。
(3) 健肢的擺出訓練:將健肢退后半步站立,邊將體重移向假肢邊擺出健肢。注意必須踵部先觸地。
(4) 前進步行訓練:反復(1)和(3)的動作。手扶杠的位置不要太靠前。如果手扶位置太靠前,身體即會前屈,假肢難于擺出。訓練時先雙手扶杠,然后單手扶杠,最后松開兩手步行。
2. 平行杠外的訓練
訓練時在平地保持一定速度步行, 直到行動自如。步態多少有些異常也屬正常范圍。如果有假肢足趾觸地的現象,可以將假肢長度縮短1.5-50px。
髖假肢的步行訓練與大腿假肢訓練相比,不需要進行增強臀中肌的肌力訓練,從某種程度上說訓練較容易。但是,如果髖假肢接受腔的適配不好,或者假肢的重量過重,就會使接受腔與殘肢之間的活塞運動加大,因而不能實際用來步行。最近使用有組件式下肢假肢與過去的木制假肢相比,更加易于步行,這是因為假肢的重量已減至約3.5kg,膝關節的性能特別是擺動期控制裝置的性能更為完善的結果。但是,髖關節方面的改善余地還很多。特別是擺出假肢所需的力要由上體的動作來得到,從能量消耗方面來看浪費很大。當然,可以考慮通過支撐期體重負荷來積蓄能量以提供擺出假肢所需力的機構。現在使用的髖緩沖裝置的材質和結構是有限的,從這一點來看,使用最近開發的儲能腳(在支撐期結束時積蓄能量,轉入擺動期限時將能量放出,使步行更為容易)可能會得到很有意思的結果。組件式下肢假肢也適用于訓練用假肢,因殘端形狀變化不大,所以不必使用臨時接受腔,可以從開始就制作正式假肢讓截肢者穿上訓練。但是,在訓練中不要裝上外裝飾軟套。
(八)膝假肢使用者與賽姆假肢使用者的殘肢末端都可承重。其訓練又遵循大腿或小腿假肢的訓練方法進行,一般不會出現特殊問題。膝部假肢的膝關節擺動期控制裝置其實用價值要認真分析,特別是對膝離斷假肢。膝離斷假肢使用者的步行速度比大腿假肢使用者的步行速度要快得多,為了適應這種高性能要求,最好采用液壓式擺動期控制裝置。
假肢使用訓練方法7
訓練使用上肢假肢?
(1)裝飾性假肢,一般只要殘肢接受腔合適,懸吊裝置沒問題,不需要訓練,但對首次安裝者應學會穿戴方法,被動旋腕、被動改變手指位置的方法。對上臂截肢者應學會使用被動控制的肘關節鎖。
(2)索控上肢假肢、電動上肢假肢(包括肌電假手)都屬于功能性假手,其區別在于前者為自身動力,后者為外部動力。為了提高這些假手的使用功能都需要正確的使用指導和訓練。
①穿脫假肢訓練:穿時先穿殘肢入接受腔,再將健肢穿入肩帶,脫時順序反之。
②假肢操縱訓練
開閉手訓練:索控假肢開手是依靠雙肩用力前屈,不用力時假手靠彈力閉合。上臂索控假手必須鎖住肘關節才能開手。前臂肌電假手常用截肢者做幻肢運動用力張手,伸腕控制開手,用力屈指,屈腕控制閉手。
屈肘、鎖肘、開肘鎖的訓練:索控上臂假肢,索控肘離斷假肢使用都需這項訓練。一般是利用雙肩用力前屈使肘關節屈肘,當屈到一定程度需要鎖住肘,可以使殘側肩部下沉而鎖住肘關節,當殘側肩再次下沉時肘鎖又會打開,允許肘部被動地自由屈伸。
有的索控手上附帶有摩擦旋腕、插銷屈腕機構,可以調整至所需位置。
(3)假肢使用訓練:人手的功能是個復雜的感覺反饋、肌肉協調運動過程。如果真的要求假手功能有實用價值,則必須進行認真地使用訓練。
①主手的選擇:正常人的雙手,使用上有主次之分,多數人以右手為主(亦稱為右利手)。上肢截肢后,如果是單側,則截肢后的主手只能是健手,假手只能做輔助手。假肢使用訓練內容應以訓練雙手配合動作為主。如果是雙臂截肢則應選擇殘肢條件較好,假肢功能較好的一側為主手。
②基本功能訓練:應從桌上拿、放容易拿放的物體開始,逐漸增大和減小物體,逐漸改變形狀(圓球、圓柱、方形……)。熟練后可訓練取物、移動、定位放物。然后再進一步訓練假手在不同水平高度,不同位置上,在不同的屈肘狀況下取物或放物,然后可訓練用假手拋擲物體。
③實際使用訓練:首先是日常生活訓練,包括:穿脫衣服、個人衛生(洗漱、解大小便,洗澡)、飲食、開關門、開關電器、炊事、拿筆寫字、打電話等等,然后過渡到學習、工作性訓練。上肢假肢使用訓練對單側截肢者不是太困難,對雙臂截肢者是較困難的。由于目前上肢假肢功能還較簡單,截肢者需要刻苦訓練,才能適應需要。這里不能一一列舉各種動作的訓練方法,僅介紹一些完成動作的要領:
在裝配假手的同時要選用合適的自助用具:如雙上臂截肢者常用的生活套袖,可以套在殘肢上,再卡上勺子或筆,可以進食或寫字;用假手吃飯不能用筷子,只能用彎成合適角度的勺子或叉子;梳頭時應用粗手把的梳子,注意雙手配合:如用一手壓牙膏,另一手撥轉牙膏蓋,打開牙膏;用假手從衣服兜里取東西可先用一手摳起兜底,另一只手去取,最好是用左手取右側兜的東西,用右手取左側兜的東西。
適當地改變所用物品:如所用物品的拉鏈上加個大的拉圈,用假手可以拉開;在衣服上縫上尼龍搭扣免去系扣子的麻煩;使用松緊口的鞋可以不用系鞋帶等等。
注意調整假手被動可調的關節位置:如寫字時假手腕關節應適當地被動地旋前;用假手穿襪子或擦大便時應將腕關節調到屈腕位。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
驗證碼: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看不清?! |
1.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不發表攻擊性言論。 2.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3.方案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