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異常步態,聽著有點兒繞口,其實標準得題目應該是常見的常見的病理步態:
按異常步態的病理及表現,可分以下各類:
(1)短腿步態
如一腿縮短超過3.5cm時,患腿支撐時可見同側骨盆及肩下沉,故又稱斜肩步,擺動時則有代償性足下垂。
(2)關節強直步態
下肢各關節攣縮強直時步態隨之改變,關節攣縮于畸形姿位時改變更著。如髖關節屈曲攣縮時引起代償性骨盆前傾,腰椎過伸,步幅縮短,膝屈曲攣縮30°以上時可出現短腿步態。膝伸直攣縮時,擺動時可見下肢外展或同側骨盆上提出,以防止足趾拖地。踝跖屈攣縮時足跟不能著地,擺動時以增加髖及膝屈曲度來代償,狀如跨檻,故稱跨檻步。此時患肢支撐期常有膝過度伸直,可引起膝反曲。
(3)關節不穩步態
如先天性髖脫位時步行時左右搖晃如鴨步。
(4)疼痛步態
當各種原因引起患難與共肢負重時疼痛時,患者盡量縮短患肢的支撐期,使對側擺動腿呈跳躍式快速前進,步幅縮短,又稱短促步。
(5)肌肉軟弱步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