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滿假肢)世界衛生組織于2014年5月更新的有關全球疾病狀況的評估報告顯示,在過去10年,慢阻肺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與此同時,我國慢阻肺總患者數高達4300萬人,卻有近70%的患者因漏診而不知自己已經患病,慢阻肺成為威脅國民生命和健康的“沉默的殺手”。
2014年11月19日是第十三個“世界慢阻肺日”。
運動對于慢阻肺患者而言是一劑“良藥”。運動鍛煉能改善慢阻肺患者的運動能力(包括運動耐力和最大運動量)。進行運動康復后,患者呼吸困難和生存質量也能得到改善。
但是,運動受限是慢阻肺的特征之一,很多慢阻肺患者經常因為“氣短”、“無力”等原因而難以堅持運動,由此進入“越不運動病情越重,病情越重越難堅持運動”的惡性循環。
因此,如何克服自身障礙堅持運動成為慢阻肺患者康復治療的必修課。
慢阻肺患者應每天保持1小時以上的運動總量,過程可以循序漸進,將1小時運動量分次進行,強度也可以因自身狀況調整。運動方式可以采用呼吸操、保健操、太極、游泳、散步等運動。
除了藥物治療和運動康復外,慢阻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不要去人群密集和空氣不好的場所。
2.預防感冒,最好每年注射流感和肺炎疫苗。
3.注意飲食。多吃容易消化、高蛋白食物以及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等。
此外,慢阻肺雖然以呼吸系統癥狀為主要表現,但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引起其他臟器的病變,導致肌肉萎縮、消瘦、骨骼肌功能不良等現象。同時,隨著病情的進展,慢阻肺患者可能會出現低氧血癥、肺心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等并發癥,甚至出現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反復肺部感染等嚴重問題。防治并發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早和規范治療,避免病情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