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后,自然等待殘肢萎縮定型至少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才能安裝永久性的假肢,裝配假肢以后仍有一定程度的萎縮,造成截肢者經濟上和精神上的負擔,同時殘肢也得不到應有的步行訓練。臨時假肢的出現對于下肢截肢者來說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如何促使殘肢早日收縮定型,及時安裝適合的假肢,這是手術醫生、假肢制作師和截肢者共同的話題。
早在1958年法國的專家曾發表過截肢手術后立即安裝使用石膏制作的假肢,第二天截肢者就可以下床練習步行的論文。1963年波蘭的專家發表了手術后截肢者還處于麻醉狀態時立即裝上假肢,24小時能用雙拐輔助練習步行的報告。這就是所謂的術后即裝假肢,這種臨時假肢由于要求條件高,容易感染,在國內一直沒有推廣。
近幾年我國的假肢工作者與有關醫院的手術醫生密切配合,開始研究和探索術后早期簡易的臨時假肢,一般在截肢后20天即可安裝。
實踐證明臨時假肢的優點是:能大大加快殘肢萎縮定型,減少住院和等待裝配永久性假肢的時間;訓練殘肢,早日獲得滿意的步態;由于早期活動,減少術后殘肢的水腫、血管栓塞、關節攣縮和幻肢痛等并發癥,有助于改善截肢者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特別對老年人更有意義;先安裝臨時假肢,促進殘肢萎縮定型,可延長首具永久性假肢接受腔的使用壽命,減少截肢者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