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又稱發育性髖關節脫位或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及髖發育不全,是小兒最常見的畸形,在我國發病率為4‰,女孩多于男孩,左側多于右側,雙側脫位比較少見,此病在出生時無明顯的癥狀和體征,孩子的父母在早期不易發現,常常在小孩會走路時才可以發現,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給患兒留下了終生的殘疾和痛苦。
主要病理:
①髂腰肌緊張、攣縮,壓迫髖臼的入口;
②關節囊變形呈葫蘆樣;
③股骨頭頸變形,主要有股骨頭呈橢圓形,股骨頸短,股骨頸前傾角增大;
④髖臼變形,主要有髖臼窩淺小,呈三角形,髖臼指數增大,關節盂唇內卷;
⑤股圓韌帶增粗變長,關節軟骨變性等。
臨床癥狀:
1、兩側大腿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患側皮皺加深增多。
2、患兒會陰部增寬,雙側脫位時更為明顯。
3、患者髖關節活動少,活動時受限。蹬踩力量較健側弱。常處于屈曲位,不能伸直。
4、患者肢體短縮。
5、牽拉患者下肢時有彈響聲或彈響感,有時患者會哭鬧。
治療方案:
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原則上是越早越好,治療方法原則上是隨年齡的增長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