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約占人口總數的6.34%,涉及到的親屬人口近2.8億。由于殘疾人群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高、就業和增收難,在養老保障和服務方面還面臨很多較為突出的困難和問題。
日前,全國政協舉行雙周協商座談會,以“殘疾人權益保障”為題,為保障殘疾人迫切的民生權益支招獻策。
減貧:有限的財力優先確保基本生活
“貧困是現階段殘疾人最大的困難。”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感慨地說。
“據統計,全國殘疾人家庭人均經濟收入水平,僅相當于全國人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近3000萬領取殘疾人證的殘疾人中,重度殘疾人約1140萬。還有1230萬農村殘疾人尚未脫貧,260萬城鎮殘疾人生活困難,貧困殘疾人占到持證殘疾人總數的一半以上。” 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魯勇在介紹情況時表示。
殘疾人中有一部分是重度殘疾人,有的日常生活需要人照料、護理,還有一些人是植物狀態的殘疾人,如果沒有家庭供養,缺少生活來源,僅靠低保也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對此,張海迪認為,建立殘疾人福利制度也要有優先、有重點,把有限的財力用在確保殘疾人基本生活上,先解決他們的衣食溫飽,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
“殘疾人的特殊權益,大部分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困難之中。如果保障不了殘疾人的生存權,難談其他權益。”全國政協常委李學舉建議,建立殘疾兒童早期治療制度,有些殘疾人通過治療,可以減輕殘疾程度,使這些兒童能正常生活。但一些家庭由于各種原因,主要是經濟原因,使許多殘疾兒童失去了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李學舉希望建立殘疾兒童手術康復基金會資助殘疾兒童手術康復,其資金來源可政府投入、彩票資助、社會捐助,徹底解決殘疾家庭無錢、無力早期手術康復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沙坪壩區人大副主任劉江龍分析說,2013年城鎮、農村殘疾人家庭人均消費支出中,醫療保健均排在第二位,其中,城鎮和農村殘疾人的家庭醫療保健支出占到家庭消費支出的比例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是1.6、1.7倍,根據調查,91.9%的殘疾人有輔助器具的需求,而2013年全國實際配置率僅有16.3%,尤其是重度殘疾人康復服務需求更多、更緊迫。
為此,劉江龍建議,國家應提高重度殘疾人醫療康復保障水平。主要包括:進一步擴大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納入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范圍,建議將假肢、矯形器等嚴重影響重度殘疾人生活的、急需的、必要的殘疾人康復醫療項目納入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建議國家對重度貧困殘疾人的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進行免費或者補貼,用3年時間,每年提高20%的配置率,3年以后爭取全國達到75%的目標。建議國家層面統籌加快建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補貼的標準要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殘疾人的基本需求相適應。
補貼:頂層設計宜遵循普惠加特惠
普惠加特惠,是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讓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得到保障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