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待過很多足下垂的患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足下垂的康復和護理。
足下垂的概念: 也叫尖足,是指由于脛骨前肌群肌力低,小腿三頭肌痙攣足跟鍵攣縮等原因而使踝關節不能背伸的癥狀;臨床表現: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時是拖拉病足或是將該側下肢舉得較高,落地時總是足尖觸地面。因此,在步行周期的擺動相,患者不能完成踝背屈動作,而形成特征性的足下垂步態。
足下垂的預防:
(1) 臥床期:改換體位,保持肢體功能位,2小時更換一遍,側臥位時背部要有依靠,偏癱側的膝下墊起,以保持下肢處于功能體位,保證偏癱側下肢不外旋,臥床時調整下肢保持輕度屈曲位。
(2) 四肢運動:癱瘓側的上、下肢各關節作被動屈伸運動,對足關節行背屈運動,每天做2次每套動作15次。為促進癱瘓側的被動運動,健側自動運動也作同樣的運作,如果被動運動不夠充分,可運用健側帶動患側作被動運動。
(3) 離床期:輪椅乘車訓練:過了急性期,經醫生許可,開始作輪椅乘車訓練,每日一次,一次5分鐘,如果坐輪椅穩定可延長時間,增加次數。坐輪椅時兩腳必須放在踏板上。必須考慮到患者的安全,用安全帶固定軀干,頸部不能保持穩定的患者,可使用設有床的輪椅。
(4) 坐位訓練:以能坐輪椅的患者為對象,每天進行2次,此時腳底要著輪椅的踏板,保持功能體位。
(5) 步行期:坐輪椅或是坐位時足底著地面作背屈訓練。將5-6公分的海綿放在足底與地面之間,進行背屈訓練,10次為本套,一日2次。
康復與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