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則關于慈善行動的新聞震驚各界——在摩托車事故上失去一條腿的殘疾人Zac Vawter用一條帶發動機的假腿,在短短四十五分鐘內爬上了芝加哥Willis大廈103層。遠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科技研究所的生物醫藥工程師 Robert Riener看到這則新聞后,開始反思:我們實驗室里研制出的高科技假肢和其他設備是不是也可以用這樣的特技表演來吸引人們的眼球呢?——就這樣,他開始勾勒關于Cybathlon運動會的一切。
一開始,他考慮過辦些酷炫的活動,比如使用義肢爬山。他設計的設備是吊鉤形式的,當人們彎曲殘存肢體上的肌肉時,這個設備通過連接線來控制運動。它 能很好地支持人們做出大幅動作,但是無法精細地控制肌肉活動。但在2013 年,有位因癌癥失去手臂并戴上義肢的熟人告訴 Riener ,他買電影票時要很費力地掏出錢包,然后抽出錢,每當此時,他都能感覺到身后的人不耐煩的眼神。這讓Riener 猛然意識到,對于使用義肢的人來說,解決這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高能義肢設計有著更大的實際意義。因此,他決定以一種與殘奧會完全不同的方式來打造 Cybathlon。
就這樣,經過四年的籌劃和準備,2016年十月,高科技假肢運動會Cybathlon將在瑞士舉辦。這項賽事由瑞士國家競賽研究中心主辦,其宗旨有三:促進殘疾人輔助系統的發展和科學技術交流、提高對殘疾人輔助科技公共意識、幫助殘疾人運動員利用科技的幫助完成比賽。正如Robert Riener曾說——“我想人們已經被互聯網和好萊塢電影給寵壞了,而我們想讓人們看到生活中還存在困難和挑戰。”Cybathlon有志于幫助殘障人士克服最大的困難。
屆時,赴賽的有科學家、工程師、技術支持員工及參賽人員(均為殘障人士)等約三百位。其中既有小型團隊,也有世界上最大的假肢生產商Otto Bock。大賽參照殘奧會,以六個競速項目為主,分別為自行車、下肢、輪椅、外骨骼及手臂假體,以及為全身癱瘓運動員打造的人腦與計算機交互的比賽。每位 參賽者將在六項比賽中選擇一項,挑戰自己處理日常生活中雜務的能力。
動力輪椅賽
動力輪椅賽大概是六項比賽中應用科技最顯著的項目。運動員要駕駛動力輪椅通過圓錐和其它路障等障礙物,這需要輪椅操作者同時掌握前進和倒退的技能。
動力臂膀假肢賽
前臂或上臂尚存的截肢運動員將裝上能夠運動的外接假肢設備(動力臂膀假肢),完成兩項要求手和手臂參與的比賽。
動力腿部假肢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