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問題
1.排尿障礙
在脊髓損傷早期因膀胱可完全喪失神經支配,引起尿液潴留,后期可能由于大量殘余尿,而產生尿流不止,所以一般在受傷后兩周內要給患者留置導尿,保持導尿管持續開放,使膀胱里不積存尿量,可防止膀胱過度膨脹。待2-3周后將持續開放引流改為定時開放引流。以促使膀胱得到充盈及排空訓練。導尿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定時更換導尿管。每天清洗尿道口兩次,使之清潔無分泌物,并鼓勵病人多飲水,增加排尿量,以沖洗膀胱。
2.腸道功能障礙
是脊髓損傷后常見的并發癥,主要表現為頑固性便秘,大便失禁及腹脹。我們首先采取飲食治療,要定時、定質、定量多食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可促進腸道蠕動和液體分泌,使腸內容物增加,形成硬糞塊的機會減少,并可順結腸走向進行按摩,促進腸蠕動,幫助排便。再有灌腸以促進胃腸蠕動而排便。在腹脹嚴重而影響呼吸時,可用肛管排氣。
3.體溫調節障礙
正常人體可通過代謝、神經和體液等來完成體溫調節。并經脊髓和腦內體溫調節中樞加以協調控制和維持。使機體在產熱和散熱過程中保持平衡。頸脊髓損傷的癱瘓患者因失去交感神經支配,汗腺也麻痹,體溫調控能力降低,故出現體溫異常,多表現為持續性高熱,對這類傷員應進行物理降溫等,并補充足夠的水、電解質、糖和氨基酸,以補充高熱的消耗。必要時實行藥物降溫。
4.呼吸功能障礙
頸脊髓損傷后,位于腦干,延髓網狀結構的呼吸中樞向下傳導束喪失功能,呼吸的自主節律和深度因不能控制而出現呼吸障礙。另患者的體位不妥,咽喉內的粘液難以排出。有可能被吸入氣管內引起感染。因此,以改善呼吸道的通暢,排出分泌物和防止吸入肺內為主要目標。應經常變換體位,勤翻身,鼓勵患者作深呼吸和咳痰動作,每次翻身時扣打胸背部,以利排痰。消除呼吸道過多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5.褥瘡
褥瘡是脊髓損傷患者最常見的病發癥。在任何時期都可以發生。因癱瘓部位感覺消失,缺乏對損害刺激的保護性反應。加之自身重量壓迫,持續擠壓皮膚,即可發生皮膚和皮下組織缺血壞死。及排泄物的侵漬和摩擦,如糞、尿和汗等。易使皮膚糜爛、破潰。因此要求我們必須要保持床上用品干燥清潔、平整柔軟、無皺褶、無渣屑。并定時翻身,每隔2小時翻身一次。身體保持干燥清潔,經常擦洗,每日用溫水清潔皮膚,對皮膚易出汗部位可用爽身粉涂擦,若發生褥瘡,應解除壓迫,創面清潔,并隨各期的不同癥狀采取相應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