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頸椎病犯了,脖子疼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長期伏案工作、使用電腦,不注意頸椎保健,導致目前頸椎病發病率逐年升高。頸椎病主要是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頸椎位于頭部、胸部與上肢之間、又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由于承受各種負荷、勞損,甚至外傷,所以極易發生退變。長時間頸部處于一個姿勢、伏案工作、操作電腦、低頭看手機、高枕等易造成頸部肌肉勞損、頸椎退變?;加蓄i椎疾病的病人最初的表現常常是頸肩部疼痛和手部麻木,有的表現為頭暈,甚至走路不穩。日常生活中出現頸部后方疼痛的癥狀,則應警惕頸椎病的發生,是機體對疾病的預警信號,它想告訴你的其實是該讓你的頸椎休息休息了。當只是存在頸肩部不適的時候,大多都是勞損導致的肌筋膜炎,若不在早期加以控制,會形成慢性疼痛,容易反復發作,留下“病根”。
第二,我的頸椎病屬于哪個類型
頸椎病的分型很重要,不同類型的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和預后不一樣。頸椎病主要分為四型:
1.神經根型頸椎病
此型發病率最高,主要病變為:椎間孔變窄致頸脊神經受壓,多見于4~7頸椎。高發年齡段:30~50歲。主要癥狀:早期癥狀為頸痛和頸部發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著受壓神經根的走向和支配區放射,有時癥狀的出現與緩解和患者頸部的位置和姿勢有明顯關系;患側上肢感覺沉重、握力減退,有時出現持物墜落。
2.脊髓型頸椎病
此型最危險,主要病變為:頸椎病變導致脊髓受壓、炎癥、水腫等。高發年齡段:40~60歲。主要癥狀:下肢麻木、沉重,行走困難,雙腳有踩棉感;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不靈活,寫字、系扣、持筷等精細動作難以完成,持物易落;軀干部出現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下肢有如皮帶樣的捆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