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俗稱,其核心是數字化、智能化制造與材料科學的結合。與對原材料進行切削的減材制造傳統方法相反,3D打印的過程好比用磚頭砌墻,逐層增加材料,最終形成物件。3D打印不需要模具,可以直接進行樣品原型制造,因而大大縮短了從圖紙到實物的時間。任何形狀復雜的零件,都可以被分解為一系列二維制造的疊加。
在今年“三湘匯”的路演環節中,創業者逐一登上舞臺向在場投資人闡述自己的創意和設想,其中高性價比的3D打印智能假肢得到廣大截肢患者的關注。
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說:“通過3D打印技術和獨有技術體系,我們可以做到用買一個iPhone6的錢裝一個假肢,而用不到2萬的價格為截肢人士裝上一個用大腦信號控制的智能手臂。這一智能假肢將解決中國2400萬截肢人士的生活難題。”
這款智能假肢的發明人唐鵬出生在長沙縣春華鎮,他曾在一家軍工企業擔任戰斗機工程師。一次回鄉,看到一位親戚失去了手臂,他決定投身智能假肢的研究。他希望通過研發,改變更多殘疾人的人生。
3D假肢目前采用的是肌電信號控制方法,即通過感應患者肌肉的細微變化,對假肢進行控制。目前,它可以完成點擊、拿捏、屈伸、握拳等模仿人體的動作。該團隊正研究腦電波控制方法,讓假肢做到“隨心而動”。目前,全國有數十位殘障人士用上了這種3D打印的假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