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包容式接受腔相對原來的四邊形接受腔有很多優點,使用范圍也相對較廣,但它對臨床裝配技術的要求也非常高,通過大量的裝配實踐證明,坐骨包容式接受腔是目前世界上最好最優秀的假肢接受腔技術。坐骨包容式接受腔不僅僅是橫向橢圓改變為縱向橢圓,而是更加符合人體解剖的革新技術。重要的是,它的承重和懸吊與四邊形橫向橢圓接受腔相比較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四邊形橫向橢圓接受腔的承重原理,是在接受腔的前面施加壓力,以保證坐骨坐在接受腔的坐骨平臺上,坐骨起主要的承重。
利用壓緊大腿肌肉和變形起到部分承重和主要懸吊作用。但它的最大缺點是改變了人體原有的大腿承重力線,患者在站立和行走時都會產生不穩定的因素。而坐骨包容式接受腔的承重原理是坐骨支與大轉子下端中合負重力的延長合力點起主要承重。正是這點,患者穿上假肢后在站立和行走時都會繼續沿用人體原有的大腿承重力線,消除了因對線而產生的不穩定因素。其懸吊是利用坐骨支向外側的力與大轉子上部和股骨下端向內施加的壓力之和產生的坐骨支和大轉子(大轉子不能受壓)的骨性懸吊。
科學研究中發現,絕大多數患者在穿著坐骨承重式大腿假肢雙腿站立時,其殘肢股骨總是向外偏轉。生物力學理論及假肢裝配經驗都表明,股骨在接受腔內的內收對截肢者在行走時減少能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設計新的接受腔,股骨的內收應得到充分的保證。 人們還發現,在坐骨承重式大腿假肢中,由于坐骨的支撐轉動點與髖關節轉動點不重合;殘肢在接受腔內沿內外方向尺寸過大,肌肉軟組織多。因此接受腔在橫向力的作用下發生內外方向的移動,新的接受腔也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基于這兩種情況的思考,人們設計了前后方向相當寬內外方向相當窄的縱向橢圓接受腔。
它不僅有坐骨平面支撐,而是從背側來包容和支撐坐骨。
為了更好的理解縱向橢圓接受腔,我們對它主要優點總結如下:
(1)縱向橢圓接受腔從內側和后側將坐骨包容再接受腔內,避免殘肢的內外移動。
(2)接受腔沒有明顯的坐骨支撐平面,避免了坐骨結節全面承重。
(3)股三角處的血管,神經不再受壓。
(4)更加符合生物力學的要求,對殘肢的擠壓程度減輕,減輕了殘肢萎縮。
(5)殘肢在接受腔內是全接觸的,減少了殘肢單位面面積的壓力。
(6)軟組織負重更加符合流體靜力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