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北京市衛計委獲悉,近日北京市衛計委、市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北京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實現每千名常住人口0.5張康復護理床位。
2020年基本形成康復醫療服務網絡
為加快康復護理服務體系建設,近日市衛生計生委聯合市發展改革委、教委、經濟信息化委、民政局、財政局、人力社保局、金融局、市殘聯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北京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據了解,北京市到2020年,康復醫療服務體制、機制、模式和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完善,康復醫療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康復專業人才數量和質量基本滿足居民康復醫療服務需求,實現每千常住人口0.5張康復護理床位,每張康復床位至少配備醫師0.15名、康復治療師0.3名和護士0.3名的建設目標。
探索社區及家庭康復服務模式
北京將構建連續性康復醫療服務體系,體系由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康復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同組成。還將引導部分公立醫療機構轉型為康復醫療機構,或部分治療床位轉換為康復床位,整合優化康復醫療服務資源。加強社區和家庭康復服務能力建設,支持引進人才,加強專業培訓,探索提供社區、家庭康復的服務模式。加強中醫康復服務能力建設,推廣中醫康復適宜技術。
北京市還將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舉辦康復醫療機構,或以多種形式投資康復醫療服務業,鼓勵康復治療師設置獨立的康復醫療機構或獨立執業。按照不低于25%的資源配置標準為社會力量舉辦康復醫療機構預留審批空間。
利用醫保支付促進雙向轉診
《意見》中提到,要在康復醫療服務上建立分工合作機制,推進分級診療,規范綜合醫院、康復醫院、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之間轉診。同時也要探索利用醫保支付手段,促進雙向轉診的有效實施。具體如何推進分級診療?市衛計委表示,將探索建立康復患者轉診機制,研究制定康復效果評定標準及康復患者轉診標準、規范和流程,推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間康復患者的雙向轉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