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許對3D打印技術比較熟悉,因為3D打印技術是比較快捷、經濟的一種假肢裝配方案。其實還有一種比較高科技的假肢裝配方案,那就是4D機器人雕刻技術。雖然這種技術先進、優異,但是造價昂貴,所以這種技術還沒大范圍的普及、發展。
從5月起,自治區“福康工程”計劃為新疆400名貧困殘障人士配置、安裝各類康復輔助器具。而4D計算機假肢矯形器輔助設計制造系統,將助力“福康工程”。
4月15日,在自治區假肢中心,來自德國的工程師蓋力奇在演示用4D計算機系統設計、制作假肢模型。
4月15日,在自治區假肢中心,來自德國的工程師蓋力奇在演示用4D計算機系統設計、制作假肢模型。
近日,亞心網全媒體記者從新疆康復輔具技術中心了解到,“福康工程”是自治區2016年實施的重點民生工程之一,也是自治區民政廳連續5年來的每一年度重點民生項目。
項目服務對象主要是社會福利機構孤兒和貧困殘障人員。項目服務內容主要包括聽力、腦癱、截肢、偏癱等六大類。平均每年免費配型安裝500具,其中假肢矯形器居多。
據了解,在使殘疾人受益的“福康工程”中,項目輔助器具配置工作由新疆康復輔具技術中心承擔。每年5月,新疆康復輔具技術中心派出技術人員組成的輔助器具配置服務工作隊為服務對象進行前期的檢查、測量取型,9月適配成功。
而即將使用的這臺價值700萬元的4D計算機假肢矯形器輔助設計制造系統,是使用三維激光掃描儀采集患者模型,利用軟件設計、修改模型,然后經過加工中并做成模型,這也是西北地區唯一的4D計算機假肢矯形器輔助設計制造系統。
“我們每年5月都去全疆各地為服務對象進行前期檢查、測量取型,然后手工制作模具,再根據模具為患者配置假肢矯形器。”新疆康復輔具技術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現在只要通過一臺小尺寸的筆記本電腦和便攜箱,隨時隨地在15分鐘內就能將患者的信息采集,并數字化患者的肢體形狀,至少提高了一半以上的時間。
據介紹,以前,地州患者到該中心配置各類康復輔助器具,從取型到安裝,至少需要10天以上的時間,現在不到一周就能完成,不僅節省了患者的時間,也節省了患者各項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