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株洲日報
從一名截肢的殘疾人到殘奧冠軍,從殘奧冠軍到千萬富翁,張家滿二十年來,把精力傾注在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上,取得了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張家滿是醴陵人,6歲時,一場意外讓他失去了左腿,從此,張家滿拄上了拐杖。
遭此沉重打擊,張家滿并沒有消沉。
(1988韓國漢城奧運會資料圖)
15歲時,一次偶然,一位游泳教練發現了張家滿的游泳天賦,將其收為徒弟。在教練的指導下,張家滿一次次突破自己。1986年,張家滿在湖南省傷殘人游泳比賽中獲得三項第一,兩破省記錄。1988年,在漢城殘奧會中,18歲的他一舉奪冠。
1991年,張家滿從運動場上退下來后,被安排在醴陵市殘聯工作。
在一次走訪中,張家滿發現還有一大批像自己一樣的殘疾人,本可以裝上假肢重新站立,卻因為貧困、信息閉塞,無法擺脫拐杖,用雙腿站立。
( 張家滿訓練游泳,湖南衛視視頻截圖)
1996年,張家滿辭職,用比賽獲得的獎金和所有積蓄,一共40萬元,創辦了佳滿假肢矯形康復中心。“佳滿與自己的名字諧音,但佳也意味著,最佳質量,最佳滿意。”
“最開始我只想讓更多的人像我一樣站起來,后來覺得這是遠遠不夠的,不但要站起來,還要似常人一般自如地行走,才會有更廣闊的人生。”張家滿不僅是給殘疾人“安假肢”,也注重引導他們與假肢的磨合,教他們如何自如行走。
為此,張家滿還帶隊到全國學習,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假肢康復訓練方法,步態、步速、步頻、步寬都有講究,訓練的最佳時間為裝上假肢后的15天。
(張家滿 受訪者提供)
經過20年的打拼,張家滿的康復中心已小有名氣。如今,他已是7家企業的法人代表,他的企業除了假肢矯形技術開發、康復訓練,還從事殘疾人就業培訓、養老、司法鑒定等方面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