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小時了,你歇歇吧,要不然腿子要起血泡……”昨日,于海波在牛舍忙碌時,妻子瞿永熾勸道。
于海波是恩施市白楊坪鎮石橋子村人。2010年8月,開挖機的于海波在一次事故中失去雙腿。恩施市殘聯了情況后,聯系市法律援助中心為他討回了賠款,并幫助他在白楊坪福利院謀得一個公益性崗位。
漸漸地,于海波重拾信心。同時,他也在思考:恩施黃牛市場一直不錯,可不可以搞生態養殖加農家樂?
在與表哥劉德儉反復商量后,2016年10月,他們合伙創辦合作社,“硒牛”養殖場辦起來了。
建廠房、買種牛、購草料、學技術……忙碌中,于海波忘記自己是個殘疾人。
一車草20公斤,一天來回至少6次,喂一次牛要花一個小時。最多只能站立30分鐘的他,一不小心就摔在地上,有時連假肢都摔掉了。
2月19日那天,看到第一只小牛犢順利產下,于海波心里美滋滋的。“三年發展180頭牛,只喂草料、苞谷和豆粕,就靠生態養殖,和大家一起奔小康。”坐下來歇歇時,于海波說了說自己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