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脊髓損傷是指頸椎骨折等原因造成頸段脊髓受傷,常見的致傷原因是車禍,其次是重物砸傷,這種疾病非常嚴重,致殘率相當高。了解這種疾病的檢查方法是判斷患者的病情并進行對癥治療的基礎。下面我們就請中國骨與關節研究所的專家來為大家介紹一些頸脊髓損傷的檢查方法。
臨床癥狀視損傷程度和部位而定
1.頸上段脊髓損傷:易發生四肢癱瘓,如果膈肌和肋間肌癱瘓,可發生呼吸困難,常致迅速死亡。
2.頸下段脊髓損傷:在損傷平面以下出現肢體癱瘓,上肢呈節段性感覺和運動障礙。由于胸部呼吸肌癱瘓,患者僅有腹式呼吸,同時伴有括約肌功能障礙和Horner綜合征。
3.脊髓完全斷裂:可立即發生弛緩性完全癱瘓,損傷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和反射消失,一般不能恢復。
4.部分損傷時也可能立即出現與完全斷裂同樣嚴重的完全癱瘓,也可能隨脊髓出血、水腫的發展,在數天內癥狀逐漸加重。如僅為脊髓震蕩,一般在數天或數周內,脊髓功能可逐漸恢復。
不同檢查方法作用不同
1.X線攝片:可顯示頸椎骨折脫位、關節絞鎖、異物及骨折片壓迫和椎間隙狹窄等情況。有助于判斷脊髓損傷的性質和程度。但要特別謹慎勿使頸椎扭動,致脊髓損傷加重。X線片正常亦不能完全排除頸髓損傷。
2.CT掃描:對骨結構的顯示比MRI更清晰,不僅可發現骨折、脫位,并可顯示椎管腔變形和脊髓受壓現象。
3.MRI:對脊髓和椎間盤的顯示優于CT,矢狀面能直接觀察到脊髓損傷的范圍和程度,以及有無椎管內血腫等。特別是慢性脊髓損傷,明顯優于CT掃描。
4.腰椎穿刺及腦脊液動力學試驗:有時腰穿可發現血性腦脊液。
5.壓頸試驗:受傷后截癱逐漸出現或加重者,如情況允許,應盡早作腰穿和壓頸試驗,可獲取蛛網膜下腔梗阻的依據。
6.脊髓腔碘水造影:可了解蛛網膜下腔梗阻或變形情況,如結合CT掃描則更具診斷價值。
本文內容來源:全軍骨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