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你:
當我努力回想五年前的你,好像與現在的我,也沒有什么不同,現在還常常有人會問我:你有23歲嗎?那時候我就會暗自竊喜,并不經意的想起你。看來時光增長了年歲的數字,卻很溫柔的沒有在我的臉上留下過多印記,不知道這是否是因為這些年心靈一直在作減法,所以也同時在減去歲月留給人的痕跡。然而,總歸還是有一些不同之處的,比如你擁有一雙苗條、美麗的腿。
你站在舞蹈房里,陽光灑下,盡情旋轉、跳躍,看著汗水順著靈活的雙腿滴落在地,你無數次為之感到驕傲——仿佛這是造物主對你格外疼愛的標記,讓你像個精靈在音樂的節奏中盡情的綻放美麗。跟你學跳舞的小朋友總愛圍著你嘰嘰喳喳的爭論你更喜歡他們當中的哪一個,好像你的美麗讓孩子們覺得被格外寵愛就是值得驕傲的事。
那是2004年秋天的下午。那時的你,青春年少,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揮霍。
畢業后,你回到了老家,綿竹市漢旺鎮。在2008年之前,這是個景色秀麗的大城鎮,距離汶川地震震中直線距離約30公里。
與所有情竇初開的少女一樣,你渴望愛情,期待白馬王子的出現。2006年冬天,凌晨兩點,一個追求你許久的男人,站在樓下等了你幾個小時,只為讓你吃上一口熱氣騰騰的包子。你感動得一塌糊涂,連婚禮都沒辦,沒有來得及穿上所有女孩子夢寐以求的潔白婚紗,就嫁給了人家。
當然,現在管這個男人,我只能稱呼他為“前夫”。
一年后,你們的小寶寶——蟲蟲誕生了。
家庭富足,工作穩定。所謂幸福生活,大致如此吧。
災難突如其來。5月12日的那個下午,劇烈的晃動之后,你和女兒、婆婆抱在一起,落入黑暗中。
婆婆就在身邊不遠處,“說話,不要睡”,你反復對婆婆說,可是婆婆話越來越少,她還是睡著了……
你探出手,四處都是粗糙和堅硬。突然,你的指尖在身下的空隙里觸到一片柔軟,那是女兒滾圓的小胳膊。你摸著那一片冰涼的柔軟,閉上雙眼頭腦一陣昏暗,回過神來開始唱歌,唱《鈴兒響叮當》,唱《種太陽》,唱《豬小弟》,唱你記憶中所有那些蟲蟲一聽到就會嘻嘻哈哈笑個不停的兒歌......一遍又一遍。你使勁搖她,她還不會說話,可她為什么不哭?
你聽到爸爸在外面撕心裂肺地呼喊,聽見救援隊施救的嘈雜聲。但一天過去了,你仍然躺在黑暗里。家毀了,女兒沒了,你害怕、無助、不解、絕望,不肯再回答家人的呼喊。
慶幸的是,26個小時后,你被救了出來。在送到醫院的第一時間,你親手簽下了截肢手術的同意單,無論殘缺還是完美,活著比什么都要緊。
截肢住院期間,一個志愿者組織聽說你是舞蹈老師,專門為你編排了一支振奮人心的舞蹈——《鼓舞》。你用膝蓋跪在床上,用力練習舞蹈動作。醫生擔心不利于傷口愈合,怕你疼??赡阏f:“腿沒有了,痛一下不好嗎?”
只有在夜深人靜時,柔弱才會爬上眼眶。又痛又累,真想驕縱自己一把,不想疼倒在重新開始搭建人生的途中,可是一想起辛勞的父母,拳頭就攥了起來,“不能再拖累爸媽。”
你的《鼓舞》一舞成名,媒體紛紛采訪。你又裝上假肢,像一名初學的舞者,踉踉蹌蹌地從醫院里走出來。你用假肢先學會了舞蹈,然后才是走路。
2009年除夕當天,一紙離婚協議書擺在你面前,你又再一次提筆簽下自己的名字,并不比簽手術協議書輕松。當年的海誓山盟,終于走向了分離。
雙腿截肢,女兒沒了,愛人也走了,怨恨嗎?有朋友這樣問。“沒什么好埋怨的,如果這是上帝的安排,我就閉口不語”你說。你的平靜令朋友震驚,但我知道你的心思,怨恨只會讓生活更黯淡,而眼淚也改變不了事實。
2009年初,你從北京乘飛機回重慶。在候機廳,一位外國男人把臉藏在報紙里偷瞟你,似乎對你如此年輕就坐上輪椅感到很好奇。你突發奇想,一屁股坐在人家旁邊,趁對方不留意,從大大的裙擺里伸手猛然拔下假肢扛在肩上,看著對方嚇紅了的臉龐,你卻在咯咯咯咯的笑聲中慶賀自己成功完成了一次促進中外交流的惡作劇。
為了能養活自己,從2009年開始,你找了十幾個殘疾人,組建了殘疾人藝術團,四處演出。雖然時常入不敷出,但你總是說,前途光明。
五年了,原本單純的你,何時變成了成熟的我?
我找不到那個時間節點,但我看得到,一路走來,你從隱忍落淚,到抿緊嘴角,從黯然神傷,到坦然微笑。你悄然走遠,換作我站在人生舞臺之上。
過去的幾年里,我從完全不了解公益,到結識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參與一項又一項的公益活動,漸漸對公益事業產生強烈興趣,一直想組建一個志愿者交流平臺。
4·20雅安地震,我第一時間奔赴蘆山。五年前,我是一名地震災區的受助者,五年后,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為雅安的鄉親做點事情——既是感恩,也是成長。
盡管不少人質疑我沒有雙腿是否真的可以作為志愿者的一員,但是我卻深深知道幫助的本質——不是能不能做,而是愿不愿意。只要愿意,愛心就沒有限制。我的雙腿在整個救援過程中并沒有成為同行隊員顧慮和關注的地方,因為平常我的運動量就超過一般人,身邊的親戚好友都會經常遺忘我與大家有什么不同之處,所以擁有一顆健全的心就不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會弱于別人。
一名大學生志愿者臨時加入我們的團隊負責發放食物。我叮囑他:“在發放干糧之前,要先問別人一句,需要水嗎?”給受助者真正需要的東西、尊重他們的需求、傾聽他們的聲音——志愿者當然不應只擁有愛心,還要善于思考和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從自身經歷,我知道,哪怕一句話不說,只要真誠的幫有需要的人做事,他們就能夠感受到溫暖和希望。
今年年初,一家公司邀我去做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活著就要感謝”,感謝所有這一路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同時也感謝從前那個你。
感謝五年前的你,雖然錯過、痛過、傍徨過、掙扎過,但是不管怎樣——這一切的苦難,你承受了,并且承受住了。
感謝你。
是那時的你,成就了現在的我。
現在的我
2013年5月2日
——
以上段落摘自我即將上市的新書《廖智:感謝生命的美意》。寫這本書的計劃開始于2010年底,卻完成于2013年,直到正式面對許多期待著大智的“勇氣之書”的讀者朋友們,已經是今年的8月中旬。
期間有過許多禱告和掙扎。這無關乎回憶往事是否會帶給我來自過去的“傷”,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大智是一個坦白直接的人,難過就絕不會假裝不難過,快樂也絕對不會假裝不快樂,所以當過去真的不再帶著任何“傷”的姿態出現的時候,我也絕不會隱瞞自己面對那一切往事的淡然。所以掙扎無關乎“傷”,而是關乎我在完成這件事時內心充滿著的對即將看到這本書的每一位讀者的責任和愛。
我試圖講述一個完全真實的人生,因為相信任何大道理其實都不如一個人真實走過的經驗更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真實的就是有力的??墒侨松锟梢灾v的故事太多,以至于我常常寫完一段回過頭看的時候就開始掙扎——這真的是最適合分享于大眾,對讀者有益有造就的文字嗎?還是僅僅是一種很私人很主觀的宣泄?我不希望我的書變成一種自我的享樂,而是真的能夠在完成之時可以打動自己也會影響到更多人產生共鳴和反思。俗語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也是我完成這本書的出發點——忠于事實,益于他人。
很感謝一直為這本書切切禱告的弟兄姊妹,感謝上帝的帶領和幫助,感謝出版社的江、峰、包包,也謝謝書內插圖攝影文豪兄弟。這是一本集上帝、代禱者、參與此書的工作人員、我,一起完成的“友愛之書”。
我絕對相信上帝做事不會半途而廢,雖然目前看來還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怎樣奇妙的事,但是我已經很興奮也很期待,懷抱孩子般好奇的熱忱等候著再一次經歷、見證神的奇跡。
是的,廖智的人生雖然很特別,但是我始終相信能夠改變人生命的絕不是一場災難、不是一次領悟、不是一段經歷,這些都只能改變人的觀念、思維和做事的方式,但生命本質的改變——惟有“神的力量”。
期待并且等候著與所有的代禱者以及出版社的朋友們,瞪大雙眼見證我的神如何帶領這本書走過曠野和沙漠,親眼看看神是如何在沙漠開江河、在曠野開道路。人能想到、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不需要信心也不需要神,但是超越我們所求所想的,我們就不得不贊嘆上帝的奇妙大能,就不得不滿足感恩。
是的,雖然還未開始,我已經開始高呼“哈利路亞,感謝上帝”!
(謝謝貝藍品老師、東巴陽光、真實為人提供的圖片拍攝)
小編聲明:本篇圖文內容轉自作者(廖智)的博客,讓我們為這個美麗而堅強的姑娘點贊,也希望她的美麗、她的故事能帶給和她一樣有著不幸經歷的人以陽光和希望。生活因努力而精彩,加油,為不平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