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在接待患者咨詢的時候發現有很大部分是咨詢先天性殘疾的假肢問題,其中有很多都是父母想為先天性殘疾的小孩子安裝假肢。那么,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下造成先天性殘疾的環境因素有哪些?
由環境因素導致先天性殘疾的問題,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環境因素主要分為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三大類。在物理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電離輻射的危害,如果孕婦在妊娠早期受到大劑量的X線照射,所生嬰兒中約有50%為先天性殘疾。
二次大戰后,日本的廣島、長崎誕生的大量先天性殘疾患兒,就是因為原子彈爆炸產生的電離輻射所致。化學因素的范圍較廣,既包括水和空氣的污染,也包括煙、酒、藥物等的影響。以可能造成智力低下的各種環境因素為例,可以清楚地看到環境因素在先天性殘疾的發病中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在環境因素造成的先天性殘疾中,由碘缺乏引起的克汀病危害最為嚴重。
我國的一些邊遠山區,克丁病的發病率很高,是造成智力低下和勞動力喪失的主要原因。據調查,被動吸煙的孕婦,其胎兒發生先天性殘疾的可能性是普通胎兒的1.2—2.3倍。 在造成先天性殘疾的環境因素中,以生物因素最為常見,也最為人們所關注。生物因素主要是指各種宮內感染,目前為人們所重視的有風疹病毒、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以及淋球菌、弓形蟲等。這些致病微生物可通過母體傳播給胎兒,從而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導致先天性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