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矯形器是用于整體或部分下肢的矯形器。下肢矯形器是使用廣泛的矯形器,主要作用是通過限制關節、肢體的異常活動范圍,穩定關節,減輕疼痛或恢復其承重功能。
偏癱步態是腦卒中引起的常見后遺癥之一,也是全身功能異常的一種表現。是由于機體運動系統失去了高位中樞神經的調控作用,原始的、被抑制的皮層下中樞運動反射得以釋放,導致肢體肌群間的協調功能紊亂,肌張力異常而出現運動功能障礙。盡管經過長期和正規的訓練,偏癱病人有的仍遺留有后遺癥,如上肢垂腕,手指掌指或指間關節能屈不能伸,甚至掌指或指間關節屈曲攣縮,下肢足下垂,內翻等,這就需要借助矯形器來矯治、代償。現把偏癱病人常用的矯形器介紹如下,并對下肢矯形器進行詳細介紹。
上肢矯形器分為固定性上肢矯形器和功能性上肢矯形器。固定性上肢矯形器包括手指制動器,手部制動器(如基部對掌矯形器),固定性腕部矯形器等;功能性上肢矯形器包括功能性手指矯形器(如指間關節伸展矯形器,掌指關節伸展矯形器,腕驅動式手部抓握矯形器等),功能性腕部矯形器(如腕關節伸展矯形器,腕關節內收外展矯形器等)。
適用于偏癱患者的下肢矯形器主要用于矯正足的畸形和協助步行,常用的有踝足矯形器(金屬結構踝足矯形器,塑料踝足矯形器,螺旋式踝足矯形器),膝踝足矯形器和用以刺激神經防止垂足和幫助伸膝的功能性電刺激(也被稱為電子矯形器)。其中踝足矯形器用于邁步中期,不能有充分足背屈以使足趾離地;觸地初期不能充分背屈使趾先著地;站立期無法控制足的正常放置。膝踝足矯形器用于有嚴重膝過伸的病人,用作輔助站立穩定。
1 踝足矯形器對偏癱的影響
腦卒中偏癱后,不僅出現肌力、肌張力的異常,而且出現感覺系統的異常,表現痛、觸覺、本體感覺等減退,左右側身體感覺輸入異常。在恢復期,AFO可以使踝關節相對固定,矯正足內翻、下垂,提高患足擺動相移動能力及支撐相的穩定性。
在步行支撐初期,正常人以足跟著地,而偏癱患者因腓腸肌的早期活動和脛骨前肌的協同收縮造成的足跖屈和內翻使前足掌或足外側緣先著地,造成負重面不穩定,正常足跟著地的滾動消失,步態變得間斷兒不平滑。偏癱患者穿著AFO矯正了足下垂或尖足內翻,促使患足在支撐初期變成足跟著地,改善了著地的穩定性,身體重心可在健側和患側之間順利地過渡。
在支撐中期,正常人的踝關節從跖屈約15度轉為背屈約10度,身體重心從足跟移至前足。偏癱患者加快對側肢體擺動速度,盡量縮短患側單肢體支撐時間,但因足跖屈、內翻,踝關節無法從智取威變換到背屈位,故患者不能將重心從足跟移至前足,導致支撐不穩。AFO改善了踝關節背屈功能,抑制了下肢伸肌過度活動,防止膝反張出現。
在支撐后期,腦卒中偏癱患者因足下垂、踝關節痙攣仍保持踝跖屈、全足或前足著地,不能形成足跟離地;而正常人在此期表現為踝關節背屈,促使小腿三頭肌收縮,足跖屈,推動人體向前。AFO使踝關節保持在背屈穩定位上,增加了向前步行的推進力。
在擺動期,正常人踝關節處于中立位。但偏癱患者的踝關節因背屈力量不足處于跖屈位而不能使足“擦地”而過,代之以“拖拽”的形式。即擺動末期以踝關節跖屈和膝關節屈曲姿勢著地。AFO在擺動期維持踝關節于中立位或背屈位,保證足趾廓清。擺動后期,AFO在膝關節伸展時保持了踝關節背屈位置,抑制了下肢伸肌過度活動和尖足內翻畸形。
穿著AFO使患者步行更加接近正常人的步行模式,從而偏癱患者穿著AFO可以提高其步行速度。訓練中使用,有利于偏癱患者保持正常的姿勢,獲得正常的運動模式。
2 膝踝足矯形器對偏癱的影響
KAFO處方適用于重度偏癱、重度深感覺障礙、空間失認、髖和膝關節支持力低下和關節的變形或攣縮等情況。下肢矯形器療法從治療早期使用KAFO訓練治療,讓患者早期離床站立,促進陽性支持反應,刺激本體感受器,重建平衡反應機制。同時,在KAFO使用時,膝關節被保持在輕度屈曲15-25度位置上,可以促進患下肢的負重、刺激和誘發股四頭肌肉的收縮活動。使用KAFO后站立訓練還可以防止健側下肢肌肉的廢用性萎縮,防止關節畸形和肌肉攣縮,改善心肺功能及提高患者恢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