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分先天性髖關節脫位(CDH)、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其發病原因目前不明,其中20%有家族史,女孩發病率居多,是一種對兒童健康影響較大的病變,如能做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臨床效果是滿意的。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發生的概率世界各地有明顯差別,我國并沒有完整的統計資料,我國發病率大致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左右,這與我國傳統的育嬰方式有較大關系。本人工作近10年所接觸的患者做了簡單的統計,其中發病率高的有冬季出生的、剖腹產、北方發病明顯高于南方及由傳統捆扎法育嬰的。
家長如何自己觀察判斷小孩是否有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呢?一般在出生時像上海等發達的大城市都會進行DDH篩查,0-12個月的小孩家長應自己經常對小孩進行體表觀察:
1. 臀紋是否對稱?即小孩屁股與大腿之間的的褶皺紋,有的表現為一邊數量多,有的表現為兩側臀紋不等長。
2. 小孩平時活動時是否有一側的腿不愛動?即小孩的踢腿動作有一側甚至雙側都不怎么靈活。
3. 到能夠站立的時期小孩是否能夠正常站立?即8-9個月的時期小孩應能自己扶手站立,有的表現為其中一邊的腿不愿放下站立,有的表現為不能站立。
如果碰到這些情況家長都應該引起注意及時到兒童專科醫院去做檢查,排查是否有DDH。
4. 12個月以上的小孩一般都能夠自己獨立行走,此時家長需注意觀察小孩走路的姿勢,如果遇到走路姿勢異常的需要及時到兒童專科醫院去做檢查。姿勢異常包括,走路時左右搖擺(通常所說的鴨步)、足尖朝內或朝外擺。
希望這些能夠對有小孩的家長起到一點幫助,早發現早治療,傳統治療優于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