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紅網
林名長搭起的這片天空,已經讓38名殘疾人感受到了陽光般的溫暖,在這片天空下,大家不僅有了新朋友,還找到了新工作。
38名殘疾人找到了“第二個家”
在大瑤鎮南川社區,林名長可謂聲名遠揚。從遭遇車禍失去雙手,再到重新面對生活、積極創業,林名長的經歷被大家稱為“一段傳奇”。在自己打拼并有了一定的積蓄后,林名長有了其他的想法:“社會上還有很多殘疾人需要幫助,我應該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幫助大家。”
去年11月,林名長籌備的凝馨殘疾人服務中心投入試運營,休閑室、讀書屋、網絡室、心理咨詢室、就業指導室等設施一應俱全,總投資60萬元,這些錢都是林名長近年來的積蓄,讓人感動的是,林名長還將自己的家提供出來當做中心基地。
“凝馨殘疾人服務中心可容納近百名殘疾人朋友,現在已經托養了38名。”林名長介紹,“不僅瀏陽范圍內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朋友可以進行托養,湘贛邊的殘疾人也可以來中心獲得就業咨詢、心理咨詢等幫助。”
對于凝馨殘疾人服務中心,殘疾人張埡(化名)心懷感激。
15歲,是張埡人生的轉折點。那一年,一場車禍導致她的左手與左腳留下殘疾。從那以后,活潑開朗的張埡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出家門、不和陌生人說話、性格暴躁且自卑,“感覺走到哪兒,都有人在背后指指點點。”
然而,凝馨殘疾人服務中心讓她得到了改變。
前天,記者在大瑤鎮見到了二十多歲的張埡,精致的臉龐、苗條的身材,一臉開朗自信的笑容。
“確實改變了很多。”張埡笑著說,雖然她的左手和左腳依然行動不便,可她已經不再自怨自艾,而是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有了好多朋友,還有了自己的工作。”
在張埡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她的新朋友,三十多名殘疾人。“小埡,快唱首歌給大家聽。”坐在一旁的大姐賴砍余大聲地招呼著張埡。聞聽招呼,張埡也不客氣,打開手機里的音樂,合著旋律,便唱起了張培安的《我相信》:“我相信自由自在,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一曲終了,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張埡開始了她當天的工作:捆花炮紙筒。雖然速度很慢,可張埡做得仔細,張埡說,一天也能掙個20多元錢,“錢不多,可已經足夠我自己用了,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在凝馨殘疾人服務中心,我找到了第二個家的溫暖。”張埡坦言,她與其他37名殘疾人一樣,在殘疾人服務中心感受到了溫暖。
希望幫助湘贛邊區更多殘疾人朋友
張埡口中的凝馨殘疾人服務中心,就是凝馨殘疾人服務中心暨湘贛邊殘聯人力資源交流中心,于4月18日掛牌成立,是湘贛邊區鄉鎮殘疾人服務中心,中心的法人代表是33歲的林名長——一位雙手手肘以下截肢的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