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的一場車禍中,年僅6歲的徐才芬為救弱智的母親,雙腿被貨車碾斷。從此爬行求學,笑對人生坎坷。
記者趙惠以《無腿女孩,笑對人生》為題,報道了思南女孩徐才芬的故事,徐才芬由此得到政府部門、公益組織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10月13日,在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的關切下,徐才芬被送到省殘聯殘疾人康復中心安裝假肢及康復訓練。11月17日,經過一個多月的康復學步訓練,徐才芬成功裝上假肢,能夠自行行走。這也意味著社會各界對徐才芬的愛心關注也告一段落,出院后,今后的人生路,徐才芬將靠自己來走。
穿上新鞋慶祝重新站起來
在康復中心裝上假肢,學會走路之后,徐才芬纏著父親,讓他陪自己到大營坡附近的商店買鞋。
“老板,這雙鞋有37碼的嗎?”買鞋之前,徐才芬特意問了康復中心的醫生,自己穿多大碼的鞋。這雙運動鞋老板開價70元,經過一番砍價,最終以55元成交。老板說:“沒見過這么能砍價的姑娘,這雙鞋只賺了5塊錢。”
把鞋套上假肢,徐才芬開始回憶怎么系鞋帶。失去雙腿后,徐才芬就再也沒有系過鞋帶。12年了,她已經忘了這個對普通人來說再普通不過的技能。
花了兩分鐘時間,徐才芬給新鞋系上了一個蝴蝶結式的鞋帶,看上去系得并不好,但徐才芬很滿意。她說,這是自己最貴的一雙鞋,為了慶祝自己重新站起來,要奢侈一把。
穿上新鞋后,徐才芬又買了一件衣服和一條褲子。全身換新,是為了去一個在她看來很重要的地方。
做客都市報獲贈“意外的禮物”
作為一名《貴州都市報》的忠實讀者,徐才芬一直想到報社參觀,“看看都市報是什么樣的”。
11月16日,臨走前一天,記者將徐才芬接到了報社。
為了迎接這位特殊的客人,記者中心的記者們為徐才芬準備了許多點心。不過,最讓徐才芬高興的,是大家為她準備的禮物——一套四大名著和一套《都市報20年新聞精選集》。因為之前徐才芬給記者提到過,她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尤其鐘愛《三國演義》。
在報社,記者帶徐才芬到各個部門參觀,給她介紹報紙的生產流程,這位小客人得到了所有同事的歡迎。徐才芬還不時拿出之前本報記者苗國強送給她的一部手機和大家自拍。她悄悄告訴記者,有了這趟貴陽之行,今后有人再問到她的理想時,她會毫不猶豫地說:想當一名醫生或是記者。
徐才芬在出版中心參觀時,本報美編貓小七特意為她現場繪制了一幅肖像畫,這份意外的禮物讓她感到欣喜。她說,一定要把這幅肖像畫作為自己的QQ頭像。
但是讓徐才芬遺憾的是,由于本報記者趙惠正在北京陪護“情義兄妹”——徐海剛兄妹治?。ū緢笤鲌蟮溃龥]能親自和這位最先將自己的故事報道出來,引發社會關注的記者道別。她委托記者轉達她的謝意:“替我告訴趙惠叔叔,歡迎他來我家吃殺豬飯。”
“這不是都市報報道的無腿女孩嗎?”參觀結束,離開報社時,正在閱報欄看報的幾位都市報讀者認出了徐才芬,有一位讀者甚至一路跟隨,把徐才芬送上車,一路上不停地對徐才芬豎著大拇指,給她加油鼓勁。
今后的人生路要靠自己走
11月17日下午,徐才芬即將踏上回家的路。
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魯勇特意趕來探望了徐才芬,并向她轉達了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對她的慰問和祝福,希望她今后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康復中心醫生王友貴向魯勇介紹了徐才芬的情況,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徐才芬進行了康復學步訓練,效果較好,已經能夠在兩分鐘之內自行安裝上假肢行走。
王友貴已經將假肢的養護方法教授給徐才芬和她的父親。今后,徐才芬需要注意的就是對假肢的日常保養。由于假肢造價不菲,且是特殊定制,一定要注意養護。
在大概一年的適應期后,徐才芬可以實現只用一支拐杖行走,生活和學習能夠自理。今后的路,她可以靠自己了。
“阿姨沒什么錢,一點心意,祝你永遠快樂。”得知徐才芬即將回家,附近一個停車場的阿姨趕來將50塊錢塞到徐才芬。她說,早就在報紙電視上看到了這個姑娘的故事,沒想到她就住在這附近。
下午4點,徐才芬母校的老師們來康復中心將她接上車。臨走前,她把頭探出窗外,和所有人一一道別。
在貴陽的一個月時間,徐才芬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關心和幫助。她說,“不能依靠別人一輩子,今后的人生路要靠自己走。”但是,她永遠都會記住這個城市帶給她的溫暖。(本文來源:貴陽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