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流假肢都是采用強度比較高的金屬合成材料,比如鈦合金、鋁合金、不銹鋼等,其中鈦合金性能更加優異,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等特點,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是一種可能會取代鈦合金成為未來假肢的主流材料,它就是新型鎂鋰合金材料。
“鎂鋰合金是鎂合金發展的一個突破點,處于鎂合金發展的技術前沿,被稱為未來最為綠色環保的性材料。”柴東朗介紹,鎂合金是金屬鎂加上其他金屬元素組成的合金,被譽為“21世紀綠色金屬結構材料”,而鎂鋰合金是鎂合金的一種,具有比普通鎂合金更低的密度,是航空航天有前途的材料,亦是很多產品的優良原材料,如假肢。我國鎂資源占全球60%以上,原鎂的產量占全球70%。我國未來的這類合金材料產量龐大、價格肯定也不會很高,未來假肢膝關節、連接管等部件采用新型鎂鋰合金材料是非常有可能的。
2010年9月,西安交大與民營高新技術企業———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方公司),聯合在西安閻良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起第一條鎂鋰合金生產線,輕質高強度鎂鋰合金材料產業化項目當年投產。他們還研制了一種表面處理新技術,能使鎂合金和鎂鋰合金的表面具有優良的耐磨性和抗蝕性,已實際應用。
新型鎂鋰合金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強度、高塑性等特點,屬于輕金屬結構材料,可部分替代目前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的鋁材及其他鋁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軍工、民用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