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助聽器、假肢(義肢)、助行器等殘疾人輔助器具使用者有望獲得政府相應補貼。這是在5月27日舉行的“2017北京國際聽力學大會”上,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副理事長陳振聲在大會報告中提及的。據介紹,目前已經有北京、福建、遼寧等省級層面,以及濟南、深圳、青島等城市層面的補貼政策出臺,國家級層面的政策正在制定之中。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增加,以及生活環境、經濟狀況的變化,可以改善身體部分功能的輔助器具需求快速增長,預計2020年這一行業的產值將從目前約2000億元增長到7000億元。陳振聲在報告中提到,目前聽力障礙人士對人口耳蝸、助聽器、需求快速增長,加快聽力輔助技術專業人員培養被提上議事日程,聽力師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職業種類,已經有高校設置聽力康復專業。
“2017北京國際聽力學大會”是由北京市科協和北京聽力協會聯合主辦的。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丹麥等國家的知名學者,國內專家和相關從業人員共計500余人參加大會。
大會為期兩天,主要圍繞聽力篩查、聽力學診斷與評估、后續康復等專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廣泛交流。大會同期舉辦“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聽力行業展覽會,內容覆蓋聽力輔助設備、配套產品等,智能、互聯、人性化是聽力相關產品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