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大的關節,由許多復雜的構造組成。簡單的說,這些構造包括骨骼、關節面軟骨、關節囊及其滑膜、半月板、十字(交叉)韌帶、側副韌帶、囊韌帶、髕骨韌帶、股四頭肌肌腱及肌肉等。
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
膝關節的骨骼和關節軟骨
主要包括髕骨、股骨、脛骨及其表面覆蓋的關節軟骨等,腓骨雖不直接構成膝關節,但因其為許多膝關節重要韌帶與肌肉的附著點,因此一般常將其視為膝關節的一部分。
被俗稱為〝骨刺〞、〝風濕〞的退化性關節炎,其根本的問題元兇,便是出在這種特殊關節面軟骨的磨損與功能的喪失。
半月板
介于股骨內外髁軟骨與脛骨平臺軟骨之間,還有一種特殊的會活動的軟骨,因其形狀似半月形,特稱其為半月板。
這個特殊的構造,吸收了我們跳躍或行動跑步所產生的巨大震動與能量,而減少了關節面軟骨的傷害。
但若這些巨大的震動或能量超出了半月板的極限,便會產生半月板的破裂,引起關節疼痛、膝伸不直、蹲不下來或膝關節腫脹。
十字(交叉)韌帶
我們的膝關節內,含有兩條互相交叉的重要韌帶,因彼此的相關位置,恰如漢字的〝十〞字而得名。
前十字韌帶的傷害常發生于各種運動傷害中,籃球、網球、足球、排球、滑雪、滑草、跆拳道等都是常見的運動傷害。
受傷的瞬間,有些人可以聽到〝啪〞一聲,接下來便無法繼續運動,若勉強運動,便會產生膝蓋不穩的感覺。直直的站立時還好,若稍微走的不對,便會感覺好象扭到,膝快要跪下去一般,也就是俗稱的“打軟腿”。
十字韌帶傷害若沒有好好治療,膝不穩定繼續存在,久而久之,便會引起關節軟骨傷害,進而形成退化性關節炎。
肌肉
環繞膝關節四周的眾多肌肉,以位于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與位于大腿后方的大腿后肌,最為重要。
股四頭肌與后十字(交叉)韌帶,共同合作,防止脛骨后移,因此后十字(交叉)韌帶損傷或膝關節受傷的病人,醫師常要求病人訓練加強股四頭肌力量,就是這個道理。
因為膝關節對于我們的行走、跑跳等活動非常重要,一旦由于某種原因導致膝關節破壞、運動功能受限,就需要借助一種手術來最大程度的恢復膝關節的運動功能,這種神奇的手術就叫做: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Replacement)!
那么,什么是全膝關節置換術呢?又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接受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呢?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全膝關節置換術?
簡單地說,全膝關節置換手術(Total knee Replacement),也被稱作“膝關節成形術”,在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時,術者會切除股骨、脛骨及髕骨上被破壞的骨質和軟骨,然后用由合金及高交聯聚乙烯墊片構成的人工關節替代原有的膝關節。
什么情況下需要接受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最常見的原因是修復由骨性關節炎或者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破壞。
需要實施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者往往有行走困難、無法爬樓、落座及起身困難等問題,并且往往伴有中度或者嚴重的膝關節靜息痛。
該手術可以減輕嚴重病變的膝關節的疼痛,并重建其功能。
另外,嚴重畸形的全膝關節置換、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失敗翻修等手術難度較大,需要術者對關節置換的精髓有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