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腔是人體與假肢接觸的部位,接收腔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患者使用假肢的舒適度。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種舒適型接受腔技術,讓患者殘肢跟假肢“完美”合體。
這款接收腔學名叫坐骨包容接受腔,從口型特點來看,這是一種縱向橢圓形接受腔,與扁方形的常規大腿接受腔、即橫向橢圓接受腔在形狀和取型方法上都有很大區別。
那么這款接收腔與平常的接收腔有什么不同、或者特點呢?
1、接受腔內、外的距離窄,直接支持股骨的內收對線。如果不是這種窄的包容,內收控制就會因為軟組織而顯得十分困難,就不能對股骨產生直接的支撐。
2、在接受腔的外側近端,坐骨包容處,殘肢中端形成了三點壓力系統,這三點壓力系統使股骨保持內收,穩定骨盆,進而改變腔的受力。
3、減少了前側壓墊,適合老年患者和脈管炎患者。其中也適合運動性較強的患者和殘肢較短的患者。
4、使用柔性材料制作接受腔,在行走和坐時感覺十分自然。注意殘肢肢軟組織的適配差異性。
1、沒有明顯的坐骨支撐平面,接受腔從內側和后側包容和支撐坐骨
2、接受腔的內外徑相當窄,而前后徑相當寬,成縱向橢圓形,使股三角處的血管、神經有效地避免了受壓;
3、接受腔外側緣高過大轉子,使股骨保持內收位,增加了接受腔的橫向穩定性;
4、接受腔除利用坐骨包容處和外側大轉子下部支撐外,還主要利用軟組織和股骨承重,使力分布于整個殘肢表面
5、接受腔受到合力的作用點趨近于髖關節中心,使之更接近于自然生理狀態。所以這種接受腔穿戴更為舒適,比較容易控制假肢,尤其適合老年及有循環障礙的截肢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