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它的主要病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Bone spurs)。常用的同義詞很多,如骨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軟骨軟化性關節病等。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什么表現?
骨性關節炎可以發生在各個關節,但由于膝關節負載大、使用多,最容易發生退行性改變。它的主要癥狀是關節疼痛,開始時屬鈍性,以后逐步加重,因關節的活動而產生間隙性的摩擦疼痛。由于軟骨下骨的充血,病人會感到在靜止時有疼痛,一般稱為“休息痛”;稍活動后疼痛反而減輕;如果活動過多,可因關節的摩擦而又產生疼痛。疼痛有時與氣候有關,每當天氣突變,疼痛也會加重。另一癥狀是病人多關節活動不是太靈活,關節活動時有各種不同響聲、如吱嘎聲、摩擦聲。
骨性關節炎的自然病程一般不能逆轉,但通過治療,可解除癥狀,改進活動范圍,增強關節穩定,緩慢進程。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全身療法,保守療法,體育療法,手術療法。目前對50歲以上的患者,有明顯疼痛和運動障礙的,特別是因損傷、畸形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繼發性骨關節病患者,傾向于手術治療,進行全膝關節置換。
骨關節炎患者不宜進行哪些運動呢?
骨關節炎的發作往往有一定誘因,如勞累、活動量增加、受寒等,因此老年人運動不可過量。許多老年人把爬山、爬樓作為每天必行的健身活動,但這兩種運動會加重下肢關節軟骨的摩損,補適宜骨關節炎病人。同樣,像一些原地下蹲動作等也會加重關節負重,不適宜骨關節炎病人。因此,骨性關節炎患者平時運動要適度,發病時,要減少甚至停止運動。待病情緩解后,再逐漸恢復運動。游泳是比較適宜的運動,因為它是全身性運動,對關節卻沒有壓力。散步也是運動的好方式。注意以活動后沒有氣促、心悸為度,走到微微出汗為宜。平時看電視時可以做一些抬腿練習,方法是腿繃直,平行上抬,目的是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