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上肢假肢的控制思想主要是利用患者殘存的運動功能,通過傳動裝置觸發相應的開關進行控制。截肢患者的殘端肌肉的收縮/舒張和膨起、健肢部位如胸部的擴張、肩部的提升/下垂及外展/內收等都可以用作假肢驅動 的信息源。這類假肢控制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因而受到了患者的歡迎,在將來一段時間內仍將擁有一定的市場。
從目前來看,這種上肢假肢的發展主要有賴于提高信息源的檢測手段、改進假肢的控制策略。如古瀨則夫等采用三位定位測量設備檢測患者的特定運動,利用神經網絡來確定對應的控制指令。Aghili等根據Simpson提出 的通過測量病人的未受損關節的角度來控制假肢的思想,建立肩關節運動角 度的閉環曲線與所進行動作的關系映射,用判別函數來確定肘關節和腕關節 的角度矢量。Rochel等則利用外科手術將肌腱與假肢驅動器連接在一起, 通過感覺肌腱的運動來直接驅動假手動作。
盡管經過幾十年來成千上萬的假肢患者的使用表明,這種類型的上肢假肢可靠性高,魯棒性好,但它所能實現的控制任務非常簡單,加之殘肢對人腦指令反應的遲鈍,使得靈活性不高,不適合用作高正確度且組合性強的信息源。如國產碰撞式的假肢只能完成預定的梳頭、拿電話和喝水三個動作, 假肢控制的準確度也只有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