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過節其樂融融。圖/瀟湘晨報記者 張迪
9月27日正值中秋節,上午11點,在雨花區牛頭村安置小區小明爸媽新租的住處,小明一人坐在床上玩著游戲,媽媽楊女士正在洗菜準備做飯。
“我還沒吃到月餅。”看到瀟湘晨報記者手中提著的月餅,小明放下手中的游戲,單腿跳到床邊上,打開月餅盒看著包裝精美的月餅,不禁抿了幾下嘴,不過他還是忍著沒有打開,“我要等爸爸回來一起吃。”
去年11月,小明因骨肉瘤做了左腿截肢手術。農民出身的爸爸肖中橓,靠在農貿市場“賣菜救子”。為了鼓勵安慰兒子,肖中橓和妻子編了個善意的謊言,“他的腿拿去修了,修好了會再裝上”。
今年6月份,一家假肢公司為小明免費安裝了假肢,幫他實現修腿的愿望。9月份,隨著新學期的開學,小明穿著假肢來到學校,和小伙伴們一起學習玩耍。
9月27日中午12點,肖中橓騎著三輪車從農貿市場回家,因為是中秋節,今天比以往早了一個多小時,下午也不用再到外面賣菜,正好可以空出一下午時間陪陪兒子。
看著丈夫回家,小明媽媽加快了做飯的速度,半個小時后,一頓豐盛的家宴完成了,看到瀟湘晨報記者到來,她還特意加了幾個菜,也準備了兩瓶啤酒來犒勞丈夫。
說起兒子,肖中橓口中除了對好心人的感激,剩下的就是兒子的學習。他轉身回屋里拿來了一本語文課本,開始翻找老師的批閱。
“還沒去買月餅呢。”肖中橓說,本來打算下午去下超市,但主要目的并不是去買月餅,而是去給兒子買點讀機。因為老師告訴他,點讀機可以教小明學英語,“我們沒法輔導,貴點咬咬牙買了吧。”
吃完中午的團圓飯,小明趕緊把月餅拿到桌上,打開包裝后,他拿出了一個蛋黃餡的月餅,然后用工具把月餅切成了四份。
“先給媽媽吃一塊,再給爸爸一塊。”小明拿起叉子,將兩小塊月餅遞給了爸媽,接過兒子送來的月餅,肖中橓夫婦一臉的笑容,連忙讓兒子吃,“有兒子在,天天都在過節。”
肖中橓說,對于幫助他一家的好心了,除了感激還是感激,如果不是好心人的幫助,單靠他賣小菜根本籌不齊手術費用,更不可能讓兒子重新走路。
“等兒子長大了,我會慢慢告訴他。”肖中橓說,他希望兒子能夠學會感恩,等他長大之后,能夠盡己所能幫忙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