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己做的假肢,和他另一條腿長短一樣。不僅如此,關鍵位置的鐵片和彈簧還和人體的肌腱一一對應,這樣的設計太罕見了!”昨日,汝陽縣72歲的李春章一下成了名人,久居深山的他沒想到,因為一次住院,醫生發現他自制的大腿假肢,拍了幾張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引來國內骨科專家一片驚嘆。
李政卷起父親的右褲腿,一條木頭、鐵絲、鉚釘和彈簧組合的假腿映入眼簾:大腿、小腿及腳掌均為木頭制作,腿彎處由合頁連接,膝蓋和小腿處用彈簧拉伸和鐵絲固定,腳后跟處還用鉚釘、鐵片固定……
“父親今年72歲,用自制的假肢32年了,近幾年,他的身體大不如從前,兩年前,我們把他從山上接下來。”李政所說的“山上”,是在汝陽縣大山深處的王坪鄉兩河村,他們祖輩都在此耕作。
1985年初春的一天,李春章帶著小兒子上山種玉米,忽然山上一塊兒巨石轟隆隆滾下來。“父親沖過去一把推開我十歲的弟弟,自己卻被砸住了右腿。”李政說,父親的右腿小腿被砸得粉碎,盡管趕到的醫生為父親接骨,但沒多久小腿傷口就感染了。醫生告訴他,為防止感染區域擴大,從膝蓋處往下必須截肢。
“家人借錢把我送到平頂山市魯山縣一家醫院動手術,我在醫院天天想以后咋站起來,家里有三個娃,我不能倒下!”李春章接過兒子的話說,想到自己做過木工,他當時就想“用木頭做假腿”,但醫生認為不太可能。
“非要試試!”李春章說,為了方便裝假肢,要從大腿處截肢,他當時就拍板了。
術后傷口愈合得很好。當年7月,誰也沒想到,小學三年級沒上幾天的李春章,找來輕便的桐木分別制作成大腿、小腿和腳掌,又加上一些零部件,用時一個月就做好了一條假肢。
不過,就在村民都夸他是能人時,問題來了:他一走路,木頭腳掌和固定的腳后跟撐著身子向后退,腿彎處的鐵合頁沒多久也咔嚓一聲斷了。
“做的假肢走不成路,我就開始琢磨人平時怎么走路。”李春章說,他對照自己的左腿,對假肢進行了改造,自己打鐵制作出加厚版合頁、粗實的鉚釘,又配上彈簧拉伸膝蓋處,腳踝處添加了小軸承……
就是這條假肢,讓李春章很快站了起來,他拄著拐杖基本行動自如,打水、砍柴,爬山甚至下地做些農活也不耽擱,這條假肢一用就是30年。兩年前,假肢上的桐木使用太久報廢了,他重新找來一截桐木,裝上此前的零部件,沒過多久,又一條假肢成功出爐了。
“這是天才般的設計!這位老農民完全稱得上‘中國版鋼鐵俠’,他沒有學過醫,但對于人體各關節的理解,30多年前就已達到了專業醫師的水平。”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股骨頭壞死科主任陳獻韜在見到這條假肢后忍不住驚嘆。在他的朋友圈內,很多骨科專家也忍不住給李春章點贊。
陳獻韜說,老人的雙下肢等長;膝關節的髕韌帶用彈簧代替,類似于今天的人工鉸鏈膝關節;小腿前后的彈簧分別扮演了小腿脛骨前肌和小腿三頭?。货钻P節的設計保證屈伸功能,又作了防崴腳設計;就連細枝末節的腳指頭,老人都做了很細致的設計,穿的鞋也非常合腳!
不過,陳獻韜和同行也有擔憂。“老人身上的假肢,理念雖然超前,但材質有些笨重,給老人的壓力不小,我們很擔心他的行走安全問題。”陳獻韜說,目前,在業內同行的聯絡下,國內諸如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等知名醫院已介入,正在聯系企業為老人提供一條輕便的假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