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孩子叫尹朋,映秀鎮一碗水村村民,照片里的他才5歲,在地震中受傷后,小小的他左小腿截肢。朋朋正在努力地拄著拐棍練習獨立行走,走向“光明”。 而另一張照片里,是一個正在努力進行康復訓練的孩子。當時17歲的張鳳是北川中學高一(五)班學生,5·12汶川地震中受傷,雙大腿高位截肢。 拍攝照片時,張鳳已經從重慶軍隊醫院轉入四川省假肢廠進行康復訓練,每天都要花6個小時讓自己的身體和這兩條假腿進行磨合。 而照片定格的那一刻,張鳳已經練習了一天穿假肢站立。腰酸,長時間站立、假肢,磨得她的殘肢很痛很痛。張鳳失落地哭了,把兩條假肢甩在了一邊。
九年過去了,廢墟上已建成一排排嶄新堅固的樓房,呱呱墜地的嬰兒已長成懵懂少年,曾經驚心觸目的地震遺跡也已漸漸被青草樹木覆蓋。沒人再輕易提起當年慘烈痛心的場景,但也從沒人敢輕易忘記,那些回憶永遠都是一道難以跨越的坎,永遠都在警醒著人們。
九年時間,景家山滑坡留下的巨石群已長滿青草,又與大自然合為了一體,只有那個空空的籃球架和那支飄著紅旗的旗桿輕輕地提醒著人們這里曾經是一所學校,巨石群下掩埋著一千多名師生。
映秀漩口中學的宿舍樓遺址已經長滿青草和灌木。
地震是的當時北川縣城的老城區大面積被山體滑坡所掩蓋,有幼兒園、小學、法院、民政局、文體局等十幾個單位,有超過一萬多名生命長眠于此,是當時北川縣城受損最為嚴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