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刺激感受器 (mechanoreceptor)位于皮膚、內(nèi)臟壁、肌腱、關節(jié)囊以及腸系膜根部等處,能感受壓、觸、牽拉以及振動的感受器。我們的觸覺依靠皮膚上成千上萬個機械感受器產(chǎn)生。這些神經(jīng)元在受到壓力等機械刺激時會激發(fā)動作電位,這樣的信號最終會傳到我們大腦的體感皮層。日前來自斯坦福大學華裔科學家鮑哲楠帶領一組研究人眼創(chuàng)造了一種含有電子機械刺激感受器的合成電子皮膚,可以讓機械假肢佩戴者或機器人產(chǎn)生觸覺 。
這種電子皮膚由兩層軟質塑料制成,一層充當壓力傳感器,而另一層則是包含噴墨打印的有機集成電路。 研究人員在壓力傳感器那一層嵌入一排微小的橡膠角錐狀物,同時每一個角錐狀物被導電的碳納米管填充。當在皮膚上施加壓力時,這些角錐狀物就會被壓縮,從而導致其中的碳納米管靠攏。它既輕薄又有延展性,能將壓力轉化為電信號。而集成電路那層能將電壓信號轉換成電脈沖,兩者配合起來,便能模擬真實皮膚對壓力的感受能力。
鮑哲楠和她的團隊目前還在研究如何改善電子皮膚,希望能讓電子皮膚變得更加柔軟并能感受出熱和冷。
目前麻省理工學院、喬治亞理工學院和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也采用各種方法研究類似的“人造皮膚”。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