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從央視辭職的記者柴靜,推出了她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片《穹頂之下》。片中柴靜與專家一同實地調查、實驗研究、分析數據,告訴大家,每天呼吸的到底都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霧霾。
在調查片中柴靜表示,孩子生病使得空氣污染成為她不可能回避的問題,片中專家也表示,霧霾除了一點點吞噬我們的肺部健康外,對于心臟等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覷。研究和數據,這個近2小時的紀錄片中已經很多。而小編今天希望提供給大家的,是“怎么辦”。
霧霾傷肺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孫珺:根據經驗,霧霾天氣兩三天之后,呼吸道等癥狀才能顯現。除了要去呼吸科,有些患兒會表現出明顯的過敏癥狀,如流鼻涕、打噴嚏、眼睛癢、干咳等,提醒有這些癥狀的患者別忘記去變態反應科就診。
霧霾傷眼
北京同仁醫院針灸眼科主任醫師楊威:霧霾不但嚴重影響呼吸系統健康,對眼睛也有傷害。建議霧霾天出行不要用手揉眼睛,進入室內,要及時用清水清洗面部和眼睛周圍。不要戴隱形眼鏡,干眼癥患者外出可戴防護鏡。
霧霾傷心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陸明副主任醫師:霧霾天氣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以PM2.5最明顯。因為該顆粒可以直接通過氣血屏障進入血液,停留在血管壁,引發血壓波動,而對一些冠心病、高血壓等高危人群可以引發心腦血管意外。有心血管疾病基礎的人群霧霾天要密切監測血壓,以防止心腦血管意外發生。而霧霾天日照少、光線弱、氣壓低,易使人情緒低落,還需要調節心情。
專家們也指出,最簡單的防霧霾招術,其實就是少接觸、戴口罩。
防霧霾之一:少接觸
解放軍305醫院呼吸科主任劉勇謀主任醫師:盡量減少外出,少開窗。然而如一直不開窗,室內通風不良,空氣污濁度高,也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最好在中午陰霾較弱時開窗,而早晚陰霾濃度較高時則避免開窗。此外,開車遇上堵車,也盡量別按下車窗。
防霧霾之二:戴口罩
江蘇省特種安全防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陸冰:心肺功能較弱的老人兒童不適合戴工業防塵口罩,其密合性太高,易產生眩暈感,存在健康隱患。建議市民選擇戴PM2.5濾芯的全棉口罩,建議3天左右更換一片濾芯。但在選擇時要區別活性炭濾芯口罩。
中國抗菌協會:PM2.5口罩對防護技術要求很高,市場上十幾塊錢,甚至幾塊錢的口罩,很難有效防護PM2.5,在購買時要認大品牌,一般價格在35元左右。
防霧霾之三:重室內
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我家里現在有3臺空氣凈化器,2臺濕化器,凈化器針對的是PM2.5,而濕化器針對的是PM10。尤其到了冬季,空氣比較干燥,就更需要使用空氣濕化器。另外,家中每個房間都有綠植,客廳會多放一些,既可以作為點綴,還可以吸附一些可吸入顆粒物,凈化空氣。
防霧霾之四:加營養
國家二級營養師胡楊:多吃富含維生素、植物化學成分的蔬菜水果(一般指顏色比較顯眼的蔬菜水果),如葡萄、橘子、紫甘藍、紫薯、番茄等。
防霧霾小竅門
1、香油。原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張曄:外出前,用棉簽在鼻腔內涂抹一層香油,回來后再用溫開水輕輕洗掉。這樣,不僅可以滋潤鼻腔黏膜,保持黏膜濕潤,避免干燥,減少沙塵等對鼻黏膜的損傷,而且可吸附空氣中的污染物,避免進入呼吸系統。
2、生理鹽水。朝陽醫院王春艷醫生:現在霧霾天氣嚴重,普通人也可進行鼻腔沖洗,既能清除鼻黏膜上的異物,還能保持鼻腔濕潤。可直接用生理鹽水來清洗。也有噴霧型的,搭配專用的鼻腔沖洗液。覺得自己操作有困難的一定要咨詢醫生,不規范的鼻腔清洗,會帶來中耳炎風險。
網傳防霾招不可信
1.木耳豬血能清肺?根本沒有“清肺食物”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之所以傳言木耳豬血能防霧霾,據說是能“清肺”。但傳統醫學里的“清肺”,指的是去肺火,與現代醫學的“清除肺部污染物”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包括木耳豬血五花肉在內的任何食物都無法清除粉塵污染物對肺的影響。有害顆粒主要是通過氣管達到肺部,而食物則是進入胃腸,兩者幾乎沒有“碰面”的機會,自然談不上“清除”了。靠食物來清除粉塵只是一種美好想象。
2.柚子皮面具防PM2.5?反而吸入更多霧霾!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長白春學:無論是“過濾嘴鼻塞”還是“柚子皮面具”,都沒有任何科學根據能證明預防霧霾。香煙過濾嘴塞入鼻腔,反而會使人張口呼吸,吸入更多的霧霾。
3.化妝品能抗PM2.5?忽悠!
有讀者向健康時報反映,有商場銷售對抗PM2.5的隔離霜,稱能減少霧霾造成的皮膚暗沉和敏感。健康時報調查組記者葉正興聯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后得知,目前我國對抗PM2.5化妝品尚無國家標準,因此這些產品對抗PM2.5的真實效果,并未獲得國家相關檢測機構的驗證。而“對抵擋PM2.5有一定功能”的說法,更不會被《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收錄,因此企業不能公開對外宣傳這種護膚功能。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向志醫生:建議霧霾天外出回家后,應養成良好的皮膚清潔習慣。正在使用此類化妝品的消費者,一旦出現紅疹、瘙癢或其他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