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聞上報道了一個假肢老漢的動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麗水青田縣臘口鎮(zhèn)的一位穿戴假肢的老漢,今年66歲。
孫老漢年輕時是村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種莊稼的好把式,然而10前的一場意外讓他失去了左腿,要借助假肢和拄拐才勉強能行走。
為了生活,孫朝德開起了三輪殘疾車。日子緊巴巴的,但還能過。
然而,命運有點殘忍。
2015年,孫朝德騎三輪殘疾車與人發(fā)生車禍。對方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多根肋骨被撞斷。
經(jīng)法院調解,孫朝德要賠償對方33800元。因為之前為受害方墊付了17000元,所以還有16800元余款需要孫朝德償還。
這筆錢對一般家庭來講或許不算多,但對于孫朝德來講,數(shù)目實在不算小。
孫朝德對法官說:“事故我有責任。該我賠的,我一定會賠,但請法官讓我分期償還行不行?”
法院仔細調查了孫朝德的家境,同意了他的請求,定下三年內還清的目標。
就這樣,孫朝德開始了他的三年還款之旅。
他和老伴育有兩兒一女,但孩子們都在外頭打工,日子也過得并不寬裕。
為了還債,孫朝德每天都開著三輪車去山路上轉悠。他會幫村民們托運一些山貨。運氣好的時候,一天能掙個三五十元,運氣差時就只能“呵呵”了。
孫朝德將賺來的錢放在塑料袋里,每天晚上都要數(shù)一遍。“總希望早點湊齊錢,可以還債。”孫朝德這樣想著。
他和老伴居住在老屋里,房前屋后種滿了蔬菜。“除了買點油鹽醬醋,幾乎沒有什么開銷。這幾年都沒怎么吃過葷菜,年紀大了,不吃葷菜更健康。”孫朝德說。
這個冬天,老漢身上穿著的是一件沒有拉鏈的羽絨服。“穿了多少年已經(jīng)記不得了。整個冬天就穿這一件外套,能保暖就行。”孫朝德一臉苦笑。
到了2016年年底,孫朝德如約還了其中的6800元。
其實,那一年老人實在拿不出錢,他是找女兒借的錢。
女兒一狠心,把娘家陪嫁的金項鏈打折賣了湊齊了錢。“現(xiàn)在債已經(jīng)還清了,我還要攢點錢,過兩年再給女兒買一條項鏈。拿她的陪嫁項鏈還債我也是迫不得已。”孫朝德覺得愧對了女兒。
2017年年底,孫朝德又還了5000元。這些錢都是他平時一毛一毛地積攢起來的。
今年1月2日,孫朝德又來到法院,交了5000元欠款。這5000元裝在塑料袋里,有不少是一元一元的零鈔。
自此,孫朝德還清了所有的債務。
青田縣人民法院辦案法官王忠光感慨,孫朝德老人按時還款的誠信做法足以讓老賴臉紅。
他說,如果老人不誠信,一心想當老賴,法院執(zhí)行起來難度很大。“老人身體殘疾,而且家庭確實有困難,我們是很難強制執(zhí)行的。”王忠光說。
誠信:誠與信之相加,謂為“誠信”。意其真誠無欺詐,誠實讓人無可懷疑,言出必行,行則顯誠,誠而守信,方才值得信賴。
孫老漢如期完成了三年之約,用自己的誠信贏來了尊嚴。雖已年邁,但是他隱藏在膝蓋中的傲氣,流淌在血液中的志氣會永垂不朽。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單純的生存,而是要活的有意義。怎么樣的活才叫活的有意義呢?其實很簡單:就是獲得別人的尊敬,不受他人鄙視。那又如何才能讓別人尊敬你、不受鄙視呢?——誠信。
一個人要想有尊嚴,就必須具有誠信。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如說:沒有誠實何來尊嚴?人無誠信,就不足以讓人尊敬。英國散文家黎里說:人如失去了誠實,也就失去了一切。
試想一個人丟掉了誠信,誰還敢信任你、相信你呢?尊嚴又從哪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