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脊柱側凸),是指脊柱在冠狀面內偏離枕骨中點至骶骨棘連線的彎曲畸形,常伴有椎體旋轉、椎體楔形、生理彎曲改變或輪廓變型等畸形。脊柱側凸是一種癥狀,有很多原因可以導致脊柱側凸,各有特點。為使治療有效,應該分清種類,有針對性治療。
脊柱側凸按照病因可以分為結構性和非結構性脊柱側彎。
(一)非結構性脊柱側凸
1.姿勢性側彎;
2.腰腿疼痛,如椎間盤突出癥、腫瘤;
3.雙下肢不等長引起;
4.髖關節攣縮引起;
5.炎癥刺激(如闌尾炎);
6.癔癥性側彎。
非結構性脊柱側凸是指某些原因引起的暫時性側彎,一旦原因去除,即可恢復正常,但長期存在者,也可發展成結構性側凸。一般這種病人在平臥時側凸??勺孕邢?,拍攝X線片,脊柱骨均為正常。
二)結構性脊柱側凸
1.特發性
最常見,占總數的75%-85%,發病原因不清楚,所以稱之為特發性脊柱側凸。根據發病年齡不同,可分成三類。
(1)嬰兒型(0~3歲) ①自然治愈型;②進行型。
(2)少年型(4~10歲)。
(3)青少年型(>10歲~骨骼發育成熟之間)。
上述三型中又以青少年型最為常見。
2.先天性
(1)形成不良型 ①先天性半椎體;②先天性楔形椎。
(2)分節不良型。
(3)混合型,同時合并上述兩種類型。
先天性脊柱側凸由于脊柱在胚胎時期出現脊椎的分節不完全、一側有骨橋或者一側椎體發育不完全或者混合有上述兩種因素,造成脊柱兩側生長不對稱,從而引起脊柱側凸。往往同時合并其他畸形,包括脊髓畸形、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等,一般在X線片上即可發現脊椎發育畸形。
3.神經肌肉性
可分為神經源性和肌源性,是由于神經或肌肉方面的疾病導致肌力不平衡,特別是脊柱旁肌左右不對稱所造成的側凸。常見的原因有小兒麻痹后遺癥、腦癱、脊髓空洞癥、進行性肌萎縮癥等。
4.神經纖維瘤病合并脊柱側凸。
5.間質病變所致脊柱側凸。如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癥等。
6.后天獲得性脊柱側凸。如強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脊柱結核、膿胸及胸廓成形術等胸部手術引起的脊柱側凸。
7.其他原因,如代謝性、營養性或內分泌原因引起的脊柱側凸
治療:
根據測評結果,合理選擇治療方法
Cobb角<10度 可密切隨訪,同時進行姿勢訓練和矯正體操
10度<Cobb角<20度 除以上治療加用側方電刺激
Cobb角>20度 支架為主要療法,支架+矯正操,支架+電刺激或支架+矯正操+電刺激
Cobb角>40-45度或曲度雖小但旋轉嚴重者宜手術矯治
矯形器矯正:脊柱側凸矯形器治療室脊柱側凸綜合治療中的重壓組成部分,是脊柱側凸治療中得到廣泛的、實踐證明有明確療效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其目的是矯正畸形,防止側凸發展、改善外觀和維持脊柱平衡,治療或者輔助治療不同原因引起的脊柱側凸。
分類:色努(Cheneau)矯形器、密爾沃基式矯形器、波士頓式矯形器、大阪醫大側凸矯形器、其他形式的脊柱側凸矯形器。
色努(Cheneau)矯形器:
T6以下脊柱側彎
“三點力”的平衡
呼吸主動式矯正
密爾沃基(Milwaukee)矯形器:
T6以上脊柱側彎
頜托與下頜有25px距離
主動式矯正
高度可調整
波士頓(Boston)式矯形器:
主要用于胸、腰段(多用于T10以下),Cobb角小于45°的特發性脊柱側彎
穿戴方法:
開始階段,應該在家長或體療師的幫助下正確穿戴。
1、應穿戴在一件較緊身的棉質內衣上,內衣的側方應沒有接縫,同時較矯形器長。
2、將矯形器稍拉開,患者側身穿進。不要將矯形器拉開太大。在矯形器內盡量將內衣拉平,特別是在壓墊部位不發生褶皺;內褲應穿在矯形器的外面。為減少對皮肣的壓迫,適當的皮膚按摩;保持皮肣干燥。
3、先將搭扣松松合上,在可能的情況下躺下,再將搭扣拉緊。側彎角度>40°的患者一定應躺下穿戴。 搭扣后,將雙手放在腰間將矯形器向下壓,使脊柱伸展。
4、為了外觀上不引人注意,可穿著較寬松的外衣。
5、迚餐時可以適當松開矯形器,最好是少吃多餐。
穿戴時間:
1、每天應穿戴23h。初次裝配應在2周內逐步達到這個標準,具體的適應步驟見下一部分(適應性練習)。
2、在矯正效果較好的情況下(例如側彎完全矯正),每天穿戴時間可相應減短,如每半年每天減少2h。
3、 患者身體發育結束后,如果側彎角度仍>30°,在發育停止后繼續穿戴2-2.5年,以鞏固矯正效果,最大年齡可到22周歲。
皮膚護理:
1、每天用中性皂液洗浴皮膚,浴后干爽15min再穿戴矯形器。
2、發紅的皮膚部位可用70%酒精涂抹,或用溫水清潔后擦爽身粉干燥;切勿使用油膏或創可貼等。
3、若皮膚出現破損,有滲出液,應請醫生治療,待皮膚愈合后再穿戴矯形器;反復出現皮膚破損時應修改矯形器。壓力處皮膚顏色加深是正常的,以后脫下矯形器后會逐步恢復。
矯形器護理:
1、用水和肥皂清潔矯形器,然后用毛巾擦干。
2、 可用微熱的電熱吹風機干燥矯形器,須注意勿加熱過度使矯形器變形。
3、不要自行修改或在矯形器上打孔,以免其強度減小而影響矯正效果。
復查:
提醒患者在裝配3d之后到制作師處復查;制作師往往要重復所有的終檢項目、修改壓墊、解決患者的不適,或者重新制作。
在完成適應性穿戴過程2周后,拍攝x線片;(對x線片拍攝的要求是穿戴矯形器的站立位全脊柱正、側位片);控制x線片的拍攝頻率,患者應該每3~6個月就診1次。
矯形器裝配6個月后,拍攝x線片檢查是否須更換矯形器,當患者身高出現較快增長時,應盡快就醫檢查。
脊柱側彎矯形器停止使用的標志 :
身體的生長速度明顯變慢,每年少于1 cm。
•脊柱側彎角度在20°以下。
•女孩月經初潮2~2.5年。
•側彎角度增加不明顯,一年少于5°。
•一般穿到患者骨骼發育育結束。而矯正后Cobb角大于30°的患者還應繼續穿戴1—2年。
脫去矯形器2小時后拍片,側彎變化不大于3°,可以每日脫去2小時,持續3個月,以后每日逐步脫去4、8、1 2小時。
•白天不用,但夜間要使用1年以上。
•在確定矯正效果穩定后,應增加體療訓練、體育活動的時間,加大肌力練習的強度。每天脫去矯形器2-3小時,3個月后拍片檢查。采用間隙穿戴的方法。白天不穿,晚上穿戴矯形器半年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