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部燒傷概述:
手為人的勞動器官,且為暴露部位,在遇到火焰燃燒時,人的防御動作是以雙手撲滅火焰或是以雙手遮面,因此故致傷機會較多。
手部深度燒傷愈后的癱痕攣縮,是手恢復功能的最大障礙,輕度攣縮可導致手部關節活動范圍減小,重度攣縮可使手部嚴重畸形,如拳狀粘連,爪形手,掌指關節脫位等。
二、燒傷愈合:
Ⅰ度、無感染淺Ⅱ度和部分深Ⅱ度: 自然愈合,一般不留瘢痕。
嚴重感染深Ⅱ度、Ⅲ度:需要植皮,常留瘢痕,易發生攣縮,影響功能和外觀。
三、矯形器介入:
燒傷早期:體液滲出期,感染期。以創面消毒,補充體液為主,對三度和部分深二度燒傷考慮植皮。
創面修復器:傷后不久即開始,早期大量血漿滲出,纖維蛋白在腱膜、肌腱和關節周圍沉積,導致組織粘連,關節活動受限,傷口脫痂后疤痕增生攣縮,導致關節畸形。所以此時康復治療以抑制滲出,防止疤痕增生攣縮為主。
康復后期:創面愈合完全,疤痕形成,進入功能恢復期。需要牽拉攣縮皮膚,充分伸展攣縮關節,同時輔助部分力量較弱的肌肉運動,增加關節活動度。
(1)燒傷早期—創面處理
矯形器固定患肢制動
植皮術后固定手部在燒傷皮膚松弛的位置
最初的治療是通過創面消毒和手植皮術治療,防止脫水及繼發性損傷
應用矯形器將手部固定在使燒傷周圍皮膚松弛的位置
(2)創面修復期—抑制瘢痕增生,防止畸形
硅膠薄膜支持
按摩
壓力治療
矯形器
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的原因主要是燒傷后早期血漿的滲出,纖維蛋白在腱膜、肌腱和關節周圍沉積,導致組織粘連,如果術后長時間制動,肌肉萎縮、瘢痕增生、攣縮產生畸形。創面愈合結痂掉落后即介入,抑制疤痕增生。對疤痕的處理主要有壓力治療,創面完全愈合后要即時戴彈力手套,康復訓練早期應24h 持續配戴,隨著主動鍛煉的加強,為了不影響鍛煉效果, 1個月后鍛煉時可以不配戴,但夜晚要堅持配戴。
手部矯形器的作用:
對局部形成的瘢痕具有壓力治療作用
阻止關節受牽拉畸形,抑制瘢痕攣縮
指蹼間、虎口針對性加壓,防止指間粘連
(3)康復期(功能恢復期)—牽拉攣縮瘢痕、伸展關節、輔助運動
運動療法
動態動力型矯形器幫助力弱肌肉完成關節活動
持續佩戴軟質矯形器牽拉攣縮皮膚
要求患者幾乎全天佩戴,最少佩戴3-6 個月,若需間斷時每次不超過0.5h,經常檢查壓力是否適當,患者應注意保持衛生,定期清洗。
(4)康復后期
動態矯形器,通過彈簧,橡筋圈的外力使攣縮的關節充分伸展,輔助力弱的肌肉運動,效果顯著。
皮膚牽拉:
掌側燒傷——伸直位牽拉固定
背側燒傷——屈曲位牽拉固定
手背燒傷除每日徒手按摩外,每晚應做功能位包扎固定。掌側燒傷者每晚用夾板做手指伸直位固定,固定時需用紗布或指蹼套分開指蹼。
四、矯形器分類:
靜態矯形器VS動態矯形器
五、注意事項:
①趁早介入
②主動活動
③避免過早停止
六、終止該矯形器治療指征:
①靜態矯形器時,局部瘢痕生長成熟軟化;
②已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③已相當長時間,但關節活動度仍無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