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形器是用于矯正四肢、軀干的畸形或骨關節疾病、神經肌肉萎縮或疾病,裝配在人體外部,用于改善人體神經、肌肉或骨骼結構,補償其功能的一種外用器具。目的是通過外力作用,用以替代缺失的肌肉,預防、矯正畸形,彌補肌力不足,保護疼痛的部位,術前術后的固定等,以促進功能恢復。用于軀干和四肢的曾稱為支具,用于四肢的稱為夾板。矯形器作用有效可靠、堅固耐用、使用安全、調整容易、易于患者接受。矯形器除了用于功能的補償以外,還用于治療。現代康復醫學已經把矯形器技術視為與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語言治療一樣重要的四項主要的偏癱康復技術。
矯形器的基本作用:
1. 穩定的支持
通過對異常活動或異常活動范圍關節限制,穩定關節,減輕疼痛,改善承重功能。如下肢神經性肌肉癱瘓矯形器可以幫助穩定關節。
2. 固定與保護
通過對病變肢體或軀干的固定以促進病變痊愈
3. 預防或矯正畸形
通過矯形器的阻力作用,矯正因骨發育異常或外力作用引起的骨和關節的畸形。如少年兒童生長發育異?;蔚某C正。
4. 減輕承重
通過矯形器分擔肢體或軀干骨、關節長軸的承重。如偏癱患者用于健側分擔患側腿的承重。
5. 補償功能
動力矯形器可以通過動力裝置補償軟弱的肌肉,促進肢體的活動。如電動輪椅可以補償因上肢肌力不足對輪椅的驅動。
6. 增強自信
矯形器糾正畸形,改進患者的各種日常生活活動,從而減輕患者心理負擔,促進康復,促進和恢復患者的自信心。
7. 用于偏癱患者的治療
在偏癱患者早期康復中使用下肢矯形器,可以用來防止廢用和誤用綜合征的發生,促進運動功能和ADL(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早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