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6日電 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假肢技術的2.0時代,造福了千千萬萬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殘障人士。本周日19:30,由央視財經頻道和英翼文化科技聯合出品的大型全球高校極客挑戰節目《極客出發》第二季第七期在央視財經頻道播出,帶我們領略近年來仿生和電子技術在假肢領域廣泛應用,科技如何以人為本。
智能假肢夾鋼珠點亮燈具 極客測試官“挑戰不可能”
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推算,中國目前各類殘障人總數為8296萬人次,占全國人口總數的6.34%,其中30%是肢體殘疾。雖然肢體上的不健全令他們在某些情況下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們對生活依然充滿希望。科技的發展正在悄然改變殘障人士在社會中舉步艱難的局面,假肢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了2.0時代,近年來,仿生和電子技術在假肢領域廣泛應用使得這些智能假肢造型逼真且功能實用,被稱做“明日鐵拳”,他們不僅完善了殘障人士的身體拓展了他們的余生,更傳遞出一種力量,那就是科技以人為本。
本周,《極客出發》的主題是智能假肢。節目組請來了兩位特殊的極客測試官助力中山大學以及羅素大學集團的極客們,他們都帶著各自的智能假肢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生活是如何因此而變得更加美好,“通過我的智能假肢,能為家里人做一口飯感到很欣慰很幸福。”、“用了假肢以后我終于可以再一次為女兒扎頭發了。”
為了展示智能假肢的靈活性,極客召集人、英翼文化科技創始人余慧特地上臺親自體驗。為了讓觀眾更加清晰的了解原理,極客觀察員王人衛教授解釋,“人在運動過程中,神經系統發出傳出運動神經元會產生肌電信號,而肌電信號傳感器則由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控制,所以可以通過腦部神經來操控智能假肢。”
在本輪環節中,需要考驗的是智能仿生產品的精準性。兩隊測試官各選四雙筷子夾鋼珠點亮燈具,每雙筷子最多使用兩次。兩名隊友分別站在高地,每次鋼珠墜落,作為懲罰則一名隊友墜落,每隊限時10分鐘,若隊友全部墜落則為失敗,最終哪個隊點亮的燈最多則為成功。面對挑戰,中山大學以及羅素大學集團的極客們是否可以與極客測試官默契配合?智能假肢能否精準夾起鋼珠點亮燈具?
智能假肢“抽積木”大挑戰 刷新仿生科技新篇章
智能時代已經開啟,對于智能假肢來說,握力和承重性不再是難以克服的難題。本輪挑戰中,來自中山大學以及羅素大學集團的極客們就要證明智能假肢并不是不堪一擊,而是具有一定的承重性。
在這個環節中,兩隊測試官利用智能假肢抽取積木,紅隊只能抽紅色的,同理,藍隊只能抽藍色積木,隊友可以協助配合。若碰掉對方積木即為犯規,對方就可以以任何方法抽取積木,若抽取積木時,瑜伽球掉落,則挑戰失敗。
面對挑戰,紅隊中山大學的極客們表示胸有成竹,“因為假肢可以根據工具的形狀自動調整每一根手指彎曲的程度,還可以自動調整握力的大小,這對我隊抽積木而言是非常有利的!”藍隊羅素大學集團的極客們也信心滿滿,“紅隊說的對我們而言都不是問題,我們的脈沖手具有防慣性滑落的功能,使握力強到握住東西就不會動!”現場火藥味十足。
在抽取積木時,考驗的不僅是體力,更是智力的較量。抽取積木的位置及順序決定了隊伍是先發制人還是受制于人。極客召集人、英翼文化科技創始人余慧表示:“在雙方的比拼中,面對十公斤重的積木,我們看到了人與人工智能假肢的力量,可以超越生物極限!”
究竟是中山大學極客們的假肢握力更為巧妙,還是羅素大學集團極客團隊的脈沖手更占優勢呢?
科技以人為本 智能假肢開啟2.0時代
智能假肢對于殘障人士而言已經不再代表著冷冰冰的機器,而是象征著未來。殘障人士可以依賴它做許多日常小事,在很大程度上使生活更加地便利。
最后一個環節考驗的是智能假肢的靈活性,在本輪挑戰中,中山大學和羅素大學集團極客團隊的測試官將被困在密室中,他們將用對講機與樓下的隊友溝通,并利用智能假肢找出房間中暗藏的三條線索,每條線索對應三個數字為保險柜密碼,打開保險柜找出鑰匙測試官則可獲救,用時最短的隊伍獲勝。
人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正在溫暖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關注“明日鐵拳”就是關照殘障人士的幸福與未來。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就是提升全社會的文明水平。本周日晚19:30央視財經頻道《極客出發》,讓我們一起感受科技的溫度。(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