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肯定的回答:脊柱側彎矯形應在18歲之前矯正。
脊柱側彎往往發現在青春發育期,之后快速發展,成年后更為嚴重,每年都會增加1度,脊柱側彎逐漸成為危害青少年兒童的常見疾病。對于青少年脊柱側彎,很多家長因為缺乏相關知識而延誤治療。所以,家長在家自行給孩子定期進行脊柱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在孩子18歲成年前矯正將不影響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
脊柱側彎并非都是書包、坐姿造成
“我家孩子坐姿老是歪在一邊,是不是這樣就容易搞壞脊柱,變成駝背的啊?”孩子脊柱出了問題,家長們首先都會覺得肯定是孩子書包過重或坐姿不正確,“壓壞”了脊柱。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外科脊柱側彎中心主任楊軍林指出,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孩子發生脊柱側彎的原因有很多,骨頭、肌肉、神經、基因、激素的異常等因素都可能引起,也可能和遺傳有一定關系,具體的發生原因目前仍不明確,不能說一定是書包過重或者姿勢不當造成了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常常會對患者產生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影響。楊軍林介紹,脊柱側彎不僅會影響身高發育,造成身體上的外觀畸形,有時還會出現腰背疼痛,產生骨刺,壓迫脊髓或神經,引起截癱或椎管狹窄,導致限制性肺病,影響胸廓發育,壓迫心肺,進而引起心肺功能障礙或衰歇。在心理方面,脊柱側彎所致的畸形往往會讓青少年產生自卑羞澀、恐懼自閉的病態性格,嚴重影響他們心理的健康發育。
12-15歲是發現和治療的“黃金期”
“我家的孩子上初一后,老是弓著身子看書,矯正他很多次了都還是那樣,后來初二學校體檢就能看出有脊柱側彎了。拍片只有10來度,以為沒什么問題。”每逢暑期,都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看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往往發現在青春發育期,之后快速發展,成年后更為嚴重。他介紹,從0-18歲都可能發生,其中以青少年最常見,約占七八成,青少年通常在發育期前發病,青春發育期進展很快,10-15歲時是高發和進展快的時期,男孩、女孩的發病幾率相等,但女孩的脊柱側彎弧度容易加重。因此,12-15歲的初中三年級是脊柱側彎的高發時期,也是治療的“黃金期”。
也有不少家長會覺得側彎不嚴重,往往就掉以輕心。“現在很多孩子和父母怕治療耽誤學習時間,往往會拖延治療,其后果反而更嚴重。”楊軍林說,“一旦拖延治療,這期間孩子的側彎很可能會加重,本來不需要進行手術的彎度,就變成要手術了。”
楊軍林稱,早發現治療很關鍵,如果能早點發現孩子的脊柱側彎,那么只要堅持進行訓練和戴護具,基本可以在18歲成年前矯正,不影響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
70%的人可采用非手術治療
通過調查顯示,很多帶小孩來就診的家長,都很關心是否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甚至有害怕做手術而不想進行治療的。其實,脊柱側彎并非都要進行手術,手術具體要看側彎角度的多少和側彎有無畸形等。而早期的脊柱側彎,70%的患者可通過規范化的非手術治療進行干預。針對家長的焦慮,楊軍林介紹了目前根據側彎角度的不同,分別適合脊柱側彎的三種治療方法——
側彎10-20度:采用形體訓練。根據脊柱側彎發生部位,指導患者在簡單設備輔助下,通過一系列脊柱周圍肌肉及不對稱呼吸訓練,使之與脊柱側彎發展相對抗,從而達到控制脊柱側彎進展的目的。
側彎20-40度:支具治療。通過各種材料做成的矯形器在側彎的凸側施加一個反向的擠壓力,從而起到部分矯正側彎并控制側彎的進展。大部分角度較小的患者在采用支具治療將有可能限制側彎的發展,從而避免手術。目前臨床常用的支具有以下兩種類型:軟支具(角度較輕,脊柱較柔軟的小孩)和硬支具(角度較大,脊柱柔軟度較差的小孩)。
側彎角度>40度:手術治療。支具治療無效,側彎進展速度>5度每年和外觀畸形明顯者。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已具備手術指征時,就必須采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通過鈦合金或不銹鋼螺釘和棒等內固定技術將彎曲的脊柱慢慢拉直固定,然后將移植骨覆蓋于脊柱后方使彎曲的脊柱長在一起,從而達到預防脊柱彎曲加重,改善心肺及消化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