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北京3月2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桂杰)記者今天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獲悉,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民政部、財政部、中國殘聯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新增部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支付范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日前正式出臺,《通知》要求各地在今年6月30日前將“康復綜合評定”等20項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并且各地原已納入支付范圍的醫療康復項目還應當繼續保留。《通知》同時還對康復項目的限定支付范圍、使用管理、費用審核等提出了詳細要求。
據了解,本次將20個醫療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是繼2010年《關于將部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的通知》后,國家有關部門又一次明確增加基本醫保支付的醫療康復項目,增加的項目由我國康復醫療、醫保管理等領域知名專家共同評審確定,涉及肢體殘疾康復、精神殘疾康復、言語殘疾康復、聽力殘疾康復等多個康復領域。隨著《通知》的落實,我國康復醫療的保障水平將得到顯著提高,對促進參保人員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本次政策出臺之前,2015年12月,各部門共同召開了專家討論會。會前,所有專家均簽署了《專家承諾書》,承諾按要求客觀公正參與評審。會上,專家進行了充分討論,并以無記名方式對建議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醫療康復項目進行投票。工作人員和監督人員現場計票,按照得票數的高低次序確定了本次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醫療康復項目。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新增的康復項目體現了“三個兼顧”的特點:
一是兼顧了評定性項目和治療性項目。20個項目中評定性項目8個,占40%,治療性項目12個,占60%,體現了治療為主、兼顧評定的思想。
二是兼顧了各類康復領域。對于醫療康復涉及的肢體殘疾、精神殘疾、言語殘疾、聽力殘疾等類別,20項康復項目中都有所兼顧。如肢體殘疾的手功能評定、截肢肢體綜合訓練;精神殘疾的精神障礙作業療法訓練;言語殘疾的言語能力篩查;聽力殘疾的小兒行為聽力測試、兒童聽力障礙語言訓練。
三是兼顧了各類人群康復需求。考慮兒童、精神病人、老人等特殊群體,納入了適用于兒童的孤獨癥診斷訪談量表測評、小兒行為聽力測試、兒童聽力障礙語言訓練;適用于精神病人的精神障礙作業療法訓練;適用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吞咽功能障礙檢查、日常生活動作訓練、電動起立床訓練等康復項目。
為確保新增康復項目的落實以及基金平穩運行,人社部門對增加20項康復項目后產生的費用壓力進行了測算,總體來說,增加的支出在醫保基金總盤子中所占比例較小,不會構成太大的基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