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創業、就業明顯難于正常人,所以每一個創業、就業成功的殘疾人都是值得欽佩的。上周,小編介紹了株洲牛人佳滿集團的董事長張家滿先生的創業歷程,今天小編又給大家介紹湖南一對殘障兄弟的輝煌創業事跡,希望對每一個殘疾人都有鼓舞作用。
在湖南省桂東縣寨前鎮偉程針織廠的廠房內,當羅愛國精神抖擻地站在車間中心環視四周時,你一點也看不出他有肢體殘疾。直到他走動到每一個崗位巡查時,才見他一瘸一拐。兩歲時,一場意外讓羅愛國摔斷了腿,由于家庭貧困,無力支付高昂醫療費,導致終生肢體四級殘疾。
由于肢體殘疾,走路姿勢異常,現年43歲的殘疾漢子羅愛國曾失去端“鐵飯碗”的機會。但他暗下決心學得一技之長,十五年間輾轉在廣東各個針織廠,摸熟了毛織生產、銷售整個流程。學成返鄉后,羅愛國貸款5萬元,約上村里同病相憐的好友創辦了偉程針織廠。從手工作坊到全自動化生產,創業9年,如今形成了產、銷誠信品牌,總資產已過1000萬元。
“殘疾人的成長道路要比正常人曲折得多。”回憶起創業經歷,羅愛國十分感慨。初中畢業后,羅愛國原被一家礦冶公司招聘為正式工人,后因殘疾被取消了資格。遭受了不少冷嘲熱諷的羅愛國只好南下廣東打工,暗下決心學一技之長養活自己。
十五年間,他跑遍了廣州、東莞、汕頭的針織廠,以打工的名義在各廠家“偷師學藝”,把縫盤、機修、打樣、尺寸、成衣制造等整個流程技術摸透了,由普通工人、領班師傅干到業務經理,也積累了不少客戶。2007年,羅愛國將創業想法告訴村里一起長大、患有小兒麻痹癥的扶大能。扶大能因行動不便、交流有障礙,自卑靦腆,大門不出。羅愛國一心想幫助這位同病相憐的同伴,勸導道:“即便做不了工,就當出門呼吸新鮮空氣也好,總不能在家里躲一輩子!”就這樣,扶大能成了羅愛國創業的“精神合伙人”。
創業之初,廠里的訂單大部分靠手工完成,一年下來收入不過一兩萬元。2010年,偉程針織廠接下一位廣東老板10余萬元的訂單。交貨后,對方說自己資金鏈條斷裂,一再拖延付款,最后手機空號銷聲匿跡。倍受打擊的羅愛國貸款為工人發了工資,一度想關閉工廠。
扶大能憨憨地勸他,“別關廠子吧,我沒地方‘呼吸新鮮空氣’了……”看著兄弟,羅愛國決定從頭再來,心想“理想總要經過與困難搏斗才能成為現實”。
重新出發后,生意也漸漸好了起來。坐在輪椅上縫盤的扶大能說:“我出不起資金和智慧,就多出點蠻力。”從最初用怪異姿勢試著手工縫盤,到現在,扶大能一天能熟練地縫盤20余件。
如今,羅愛國的針織廠發展到40多臺機器,擁有28名熟練工人,還在江西省南昌市開辦了一家分廠,每年收入可達百萬元,總資產超過了1000萬元。
收獲事業的同時,羅愛國還收獲了甜蜜的愛情,有一位賢淑能干的妻子和兩個健康活潑的孩子。他說:“雖然身體有不足,但只要有勇氣走出家門,努力拼搏,殘疾人同樣可以干一番事業的。”
看到這里,小編相信所有殘疾人朋友們都知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小編在這里衷心的祝福每一個殘疾人朋友都可以獲得成功,擁有屬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