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損傷和手術特點,為使踝關節可以愈合牢固,有一些患者需要石膏托或支具固定2-4周。
固定期間未經醫生許可只能進行下述練習,盲目活動很可能造成損傷。
(1)
活動足趾:用力、緩慢、盡可能大范圍地活動足趾,但絕對不可引起踝關節的活動。5分鐘/組,1組/小時。
開始直抬腿練習:包括側抬腿和后抬腿,避免肌肉過度萎縮無力。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每次4-6組。一天訓練2-3次。練習時有可能因石膏過重無法完成。
(2)
膝關節的彎曲和伸直練習:因組織制動,可能影響膝關節活動,要重視。15-20分鐘/次,一天一次即可。
大腿肌肉練習:抗阻伸膝、抗阻屈膝。練習大腿的絕對力量,選中等負荷(完成2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重量),20次/組,組間休息60秒,2-4組/天。
2、
如果患者踝關節沒有石膏固定,即可以開始下述練習,如果佩戴石膏,要經醫生檢查,去石膏或支具后練習踝關節的活動,練習后繼續佩戴石膏或支具。
(1)、主動活動踝關節:包括屈伸和內外翻。緩慢用力,最大限度。但必須無痛或略痛,防止過度牽拉造成不良后果。10-15分鐘/次,一天2 次。訓練前熱水泡腳20--30分鐘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強度不超過6的水針灸,以提高組織的延展性,利于練習。
(2)逐步開始被動踝關節屈伸練習:逐漸加力,時間同上。2-3個月內和好腳踝一致即可。
(3)內外翻練習:必須在無痛或微痛的范圍內,增加活動度和活動力度。因組織愈合尚未完全愈合,不可過度牽拉。時間同上。訓練前熱水泡腳20-30分鐘或水針灸20分鐘,強度控制在6以內,以提高組織的延展性,利于練習。
3、術后4-8周
根據X線檢查結果,由專業醫生決定是否開始與下肢負重有關的練習。此期可以拆除石膏或支具固定。
(1)
(2)
4、術后8周
(1)強化踝關節和下肢的各項肌力:靜蹲。2分鐘/次,休息5秒,共10分鐘,一日2-3次。
提踵:訓練量同上,從雙腿過渡到單腿。臺腳前向下練習:要求緩慢有控制,上體不晃動。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一天2-3次。
(2)強化踝關節的活動度:保護下全蹲,雙腿平均分配力量,盡可能使臀部接觸足跟。3-5分鐘/次,1-2次/天。
注意:此期骨折愈合尚在生長改建,故練習及訓練就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或盲目冒進。且應強化肌力以保證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并應注意安全,絕對避免再次摔倒。
5、術后12周
(1)3個月后可以開始由慢走過渡到快走練習。
(2)6個月后開始恢復體力勞動和運動。
附:練習動作
1、床邊懸吊踝跖屈(背伸,向下)
坐床上,腿伸出,踝關節以下空出床邊外,取沙袋等重物掛在腳尖處。肌肉完全放松,自然下垂。練習中踝踝關節周圍肌肉、關節囊的牽拉感及輕微疼痛為正常,不可收縮肌肉對抗,應完全放松,否則無效。因此,負荷量不宜過大,應取取敢于放松,持續15-20分鐘至極限,有明顯牽拉感為宜。練習過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則將無效果。一般一天1-2次,一次15-20分鐘。
2、
坐床上,腿伸直,用無彈性的帶子套在腳尖處,雙手握住帶子另外一端用力拉向自己的方向,使踝關節被動上勾。練習中肌肉完全放松,有牽拉感及輕微疼痛處保持5分鐘左右。不可收縮肌肉對抗,應完全放松,否則將會無效。
3、踝跖主動牽伸
本文鏈接:http://www.bjyjhm.com/Article/hgjgzsshzl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