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訊 (首席記者 張亦筑)可以根據每個人手臂的不同進行個性化定制,甚至能用意念控制假肢做簡單的動作……3月18日,記者從“智觸科技 翼展未來”3D打印與機器人產業項目推介會上獲悉,由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技術團隊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3D打印智能上肢假肢,預計將于明年推向市場。
“每個殘疾人的手臂都不同,標準化生產的假肢產品無法完全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所以假肢產品特別適合用3D打印技術生產。”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機器人與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段宣明說,他們自主研發的上肢假肢融合了3D打印和機器人的優勢核心技術,具有智能傳感與多自由度的功能,還深度還原了人體上肢機能,讓它最大程度接近人體真實的手臂。
據了解,去年底,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和市殘疾人基金會合作,向我市10名肢殘人士捐贈了智能上肢假肢,讓他們進行試戴,反饋的效果比較良好。
“實際上,我們還在不斷進行技術迭代,如果說當時是1.0版本,目前2.0版本也即將出爐。”段宣明表示,為了更好地將3D打印和機器人技術產業化,今年1月,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機器人與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核心團隊主導的企業——重慶中科智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并落戶大渡口區,將率先讓3D打印智能上肢假肢產品化。“目前,市場上還沒有3D打印智能上肢假肢,按照我們的技術實力和研發進度,這款產品推向市場后,將成為國內首款3D打印智能上肢假肢,填補相關領域的空白。”
另據了解,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與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還共同發起成立了全國首家以科技助殘、惠殘為主題的眾創空間,落戶在大渡口區。“依托眾創空間吸引更多創新創業者,今后我們將開發更多服務殘疾人的科技產品,讓殘疾人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適。”段宣明透露。
此外,他們在工業級金屬3D打印上也掌握了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讓工業級金屬3D打印機的制造精度可以達到15微米,而國際上普遍的精度只有20微米。利用這樣的技術優勢,他們也將進行工業級金屬3D打印材料及設備開發,并面向工業設計、醫療輔具、文化創意、智能設備制造、精密設備生產等領域提供工業級3D打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