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百度搜索“獨輪電動車”,可看見各式各樣的創意設計,再打開一些電商平臺搜索價格,便能發現稍好一點的獨輪電動車均價在2000元以上。而這樣技術含量高,實用性強的電動產品,卻少有人知道它和殘疾人張翼的關系。
11月3日,在資中縣銀山鎮楊柳小學的職工宿舍,記者見到了張翼,他正坐在電腦桌前用軟件繪圖。他高興地說,自己剛在電動三輪車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更加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小竅門。而在提及他于2005年獲得國家專利的“獨輪電動車”時,張翼的話語中卻透著遺憾——
在發明制作中找到自信
今年52歲的張翼原是資中縣銀山鎮楊柳小學的體育教師,從小就熱愛美術和平面設計的他,工作之余常常會利用家里的材料,設計出一些便利的生活用品。家人都欣賞他的創新精神,對他十分支持。
2000年2月7日,大年初三,家人外出玩耍去了,只剩張翼一人在家悠閑地搗鼓他喜歡的設計。不料,4個歹徒突然闖進家中,先向張翼借錢,隨后便棍棒相向,在爭執中,張翼不慎從三樓摔下,導致胸部以下全部癱瘓。自此,張翼的人生航向發生了改變。
正值壯年卻因傷致殘,衣食住行全部需要人照顧,張翼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一度十分沮喪。但妻子和兒子的殷切關懷,朋友、同事的鼓勵支持,讓張翼意識到,事情已經發生,無法挽回,但未來還長,人生還有無限的可能性,必須振作起來,才不辜負自己和家人。
“腿無法動,但我的大腦仍然是敏捷的。”因每天只能坐著或者躺下,張翼便常常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雙手,將自己腦海中的新設計變為成品。
現在,盡管張翼的雙手手指仍然乏力,但他已經可以自己獨立吃飯、做設計,就算是拿電焊筆,也照樣不含糊。
因張翼自幼便喜歡攝影、美術以及維修家電、摩托車等,17年來,張翼通過電腦、電視和書籍學習各類知識,還自學了平面設計和Photoshop。有了什么新點子,他便通過電腦制圖,再自己動手做出來。自制控制器、聲控開關、多控開關、保險裝置……一件件自制的成品重新點燃了張翼面對生活的信心,張翼的臉上開始露出笑容。
在張翼家的儲物柜里,放著一張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給他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這是他多年來自主研發的成就,但也成為了他的一個遺憾。
自由行走了35年,一夕之間不能行走,張翼深深體會到了殘疾人的無奈,想去哪兒或者想做什么,身邊人是無法立即領會到的。“比如,我明明想走右邊去看看那朵花,但推我的人不知道我的想法,就推著我走到了左邊。”張翼說,他希望能有一種工具幫助每一個殘疾人,去到他們想去的任何地方,像風一樣自由。
給身邊殘疾人帶去溫暖
除了日常做設計搞研發,張翼還常常在網上與其他殘疾人士交流,幫他人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甚至為了幫助殘疾人網友,做起了心理咨詢顧問。他還自學了法律,做起了法律顧問。
“一個因病癱瘓的網友找到我幫忙,她的父母與人發生了糾紛,需要打官司,不知道怎么辦。我把知道的告訴了她,不知道的我就看書、上網查資料,弄懂了再告訴她。”張翼說,經過近一年的溝通交流,這名網友家里的糾紛得以圓滿解決,“她特別感謝我,其實,能幫到她,我就已經很高興了。”
去年9月,張翼因病入院治療,遇到一名在隔壁病房治療的殘疾人李云(化名)。18歲的李云,因患有小兒麻痹癥而致殘,右腿被截肢,背上還長了一塊腫瘤。“她認識我后,就經常來找我聊天,我也盡力開導她、鼓勵她。”張翼說,李云心理負擔很重,因家庭條件困難,加上她自身的情況,更是不知道未來該怎么辦。
住院期間,張翼經常和李云聊天,聽她訴說煩惱和憂愁,幫助她調整情緒,同時鼓勵她勇敢面對生活。張翼出院時,考慮到李云家庭困難,他將自己身上所有的錢全部給了李云,堅定她努力生活的信心。
在張翼的鼓勵下,如今,李云慢慢走出了陰霾,并找到了工作。平時遇到困難或者煩惱,李云仍然會打電話給張翼,張翼都耐心地勸解她、安慰她、幫助她。
從自強不息到無私助人,從小愛到大愛,張翼朝著自己的希冀一步步努力:“我最大的愿望是為殘疾人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所有殘疾人都能積極向上,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無論是發明創造還是幫助他人,張翼總是投入一腔熱情,而他也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