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新生》由貴州代表團選送,講述的是兩兄弟光榮參軍,共赴戰場,雖然在戰斗過程中受傷殘疾,可還是有著頑強的斗志以及對新生活無限的遐想。它由兩位未穿戴假肢的肢殘人演出,編創結合兩人的身體特點,一位失去左臂,一位失去右腿,將之演繹為戰場上光榮受傷的戰士,舞蹈的選題與殘疾演員的身體特點,結合得較為巧妙。
冉珍珍,貴州省特殊教育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舞蹈老師,第九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西部片區)貴州代表團舞蹈作品《新生》編創。
我第一次接觸殘疾孩子,首先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觀察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從學生中選演員,因為他們都是舞蹈零基礎,所以會更傾向于挑選敢于挑戰和真實的學生。涂藝是小個子,4歲時因一次意外失去左臂,體育很好,曾在普校與體育生一起訓練,生活中非常陽光,在班級里也是帶頭人;王德志是高個,7歲時因車禍失去右腿,生活中很細心,在班級里很積極,什么事都做。兩人都有較強的表演欲望,經過接觸了解后,加上我個人比較喜歡軍人紅色題材,就編創了《新生》。
結合他們兩人的自身條件,我的編排是小個子涂藝以跳轉翻為主,大個子王德志以托舉為主。在一次訓練當中,涂藝受傷了,手臂上留著血,依然反復的訓練同樣的動作。我在匯演中最大的感觸是成長,通過跟兩個殘疾孩子的接觸,我發現他們身上有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是我們常人所沒有的,這點也讓我很感動。
我覺得只要熱愛、喜歡舞蹈,什么樣的孩子都可以跳舞,即便是身體殘疾,也能根據他們自身的條件演繹出他們獨有的藝術。
“匯演讓我重新找回了夢想”
王德志,貴州省特殊教育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第九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西部片區)貴州代表團舞蹈作品《新生》演員。
舞蹈排練中,最難的就是上肩的動作,我需要單腿站立扛起涂藝。剛開始,我的重心不穩,很容易摔倒,就需要反反復復地練習。參加匯演最大的收獲就是學習,學習到了其他舞蹈的一些優點,也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感受到了國家對我們殘疾人的關愛與關心。
涂藝,貴州省特殊教育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第九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西部片區)貴州代表團舞蹈作品《新生》演員。
我有腰傷,一只手不好貼藥,都是老師與王德志幫助我,學校的領導也經常來看望我。通過參加這次匯演,我拓寬了自己的視野,也認識了做各種工作的殘疾人朋友,從他們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逐漸清晰了朦朧的青春,重新找回了夢想,曾經相當一名體育老師,現在接觸舞蹈后,就想從事文體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