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殘疾人因為身體原因,感覺找工作、創業很難。其實小編覺得殘疾人在一些方面確實比不過正常人,但是就業、創業是需要自己努力的,自己沒試過又怎么知道做不到呢?就算正常人也需要很多的艱辛和汗水才能獲得成功的。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殘疾人勵志的典范,希望大家可以樂觀起來,用自己努力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6月5日上午,在楊汛橋鎮楊汛橋老街楊金友的修鞋攤前,6位村民在排隊請他修鞋。“等一等,一個個來”,楊金友邊說邊利索地忙碌著。
殘疾人楊金友不求照顧,釣魚修鞋40年,走出了一條自強不息、持家理財路子。
楊金友今年82歲,為人勤勞,腦子活絡。1976年因自己不慎,被火車壓碎右腿,沒有進行假肢安裝,失去了勞動能力。當時,子女年幼,妻子務農,一家5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然而楊金友不求他人照顧,決心用意志和雙手渡過難關。他說:“人家幫助是短暫有限的,自力更生是永久無限的,我失去右腿,但有雙手可以創業。”于是他去杭州裝上假肢,想通過釣魚賣魚養家糊口,但效益不好。
后來他就拜師學藝,當修鞋匠,每天推著三輪車在老街擺修鞋攤,艱難撐家,得到村干部和村民的同情與支持。隨著修鞋技術的日漸嫻熟,前來修鞋的人越來越多,收入也漸漸多了起來,他與老伴精打細算,勤儉過日子,還培養子女上學。
楊金友介紹,各類破舊鞋他都能修,如皮鞋跟磨斜了,用粘膠皮片補平;球鞋、涼鞋、布鞋脫線裂縫,則用針線縫補加粘膠;雨鞋破損漏水,用膠水、橡皮粘補。“新三年、舊三年,修修補補再三年”是百姓傳統習慣,各種破舊鞋子,經過楊金友的修理,起碼能再穿不少時日,省錢又方便。
前來修皮鞋的楊先生說,“我這雙皮鞋花400多元買來的,現在鞋底、后跟都磨損厲害,穿著走路不舒服,丟棄重買舍不得,今天花10元錢修補,就可再穿一兩年。”
“我現在眼睛不花,身體健康,修鞋手藝要再堅守下去”。楊金友如是說。